“好吃”或惹病?定期查查血脂和胆固醇!

2016-07-06 19:00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好吃"或惹病?

俗话说,“食在广东”。广东人对美食的追求可谓举国闻名!但吃得美味,却不一定健康并可能惹病上身。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广州会议上,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华章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伟伟,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冯颖青提醒广东市民:贪图口福,吃得过好过精是包括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人们血脂普遍升高的主要原因,而血脂高也是容易引发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好吃”的人们对此要引起警惕。

现状:血脂偏高,诱发猝死可能性大

刘华章介绍,在广东,很多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是低于北方的。此外,广东人爱运动的人比较多。综合以上诱发因素,广东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率理应比全国水平稍低,但事实上却跟全国水平差不多。原因何在?

原来,在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血脂,广东的水平反而高于全国。有数据显示,广东人的血脂普遍存在过高问题,如甘油三酯,调查发现18岁以上人群有16%偏高。此外,有10%的人群存在总胆固醇和血脂偏高的情况。

专家指出,在众多危险因素中,胆固醇指标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堵塞血管。更为危险的情况是,一旦斑块破裂或脱落,会在短时间堵塞血管,导致危及生命的急性心梗或脑中风。如果是发生在心脏的主要血管,则是急性心梗,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诱因:吃得太过甘肥美味

陈伟伟教授解释,血脂水平跟饮食习惯息息相关。由于广东省经济条件好,居民生活质量较高,而传统饮食文化也倾于追求美味,食不厌精。因此,尽管广东人普遍吃得比北方人清淡,但食材选择和饮食习惯上存在胆固醇过高的问题,从而导致血脂过高。

冯颖青印证了这一点,她说,广东人的饮食结构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广东人喜欢的早茶饮食文化,经常吃的有鸡爪和大肠、猪肠、猪杂等各类动物内脏,这些均是胆固醇高和血脂高的食材。

此外,广东人还喜欢油炸食品,如油条、炸鱼等。不仅如此,在烹调过程中用油也过多,“比如做拉肠,为了防止粉浆粘板,先放油刮在板上再放粉浆,做好肠粉后又加一勺伴油的酱油,以求口感更好,这种烹调食用方法其实不健康,油过多,容易导致胆固醇和血脂升高。

预防:每六个月测一次血脂

胆固醇有“静悄悄杀死”之称,因为胆固醇超标如果不做血脂检测很难发现。对此,多位专家建议:健康人群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知晓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评估患病风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应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

受访专家/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刘华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陈伟伟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冯颖青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映平 实习生 李林芳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