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将得到夯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接棒驱动中国经济增长
开栏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扣时代脉搏,直面历史命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锐意创新,攻坚克难,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在不同阶段取得了骄人成绩,当前中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2016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本报将从今日起推出建党95周年系列报道,重点回顾“十二五”至今,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和经济结构调整、金融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以及国企改革等层面取得的改革与发展成就。
在中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就成为既定目标。在日渐融入国际经济大家庭后,世界经济走势看中国也成为一种现象。现在,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世界经济的神经。
“十二五”时期,我国在需求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辕马”,经济增速也基本完成换挡,由高速增长进入了中高速增长。今年以来,在继续巩固需求侧改革成效的同时,我国开始着手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下一时期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牛鼻子”。
今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这是决策层对中国经济发展发出的“最强音”。
经济中高速增长
进入夯实阶段
对于中国经济现阶段的特征,决策层有着深刻理解,并在各种场合阐释其现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在调整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短期难免有波动起伏,但不会出现‘硬着陆’,我们能够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事实上,我国经济正在既定轨道上行驶。比如,在“十二五”时期我国就基本完成了对经济增速的换挡。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时期,期间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同比增长7.8%。分年度看,2011年GDP增长9.5%,2012年和2013年均为7.7%,2014年为7.3%,2015年为6.9%。
与“十一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0.5%相比,“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确保了换挡不失势,即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为一位数的中高速增长。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而实现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GDP年均增速应在6.5%以上。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是GDP增长6.5%-7%。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保持在合理区间。这一增速不仅高于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从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增速已经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模式,目前正通过调整方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使其进入匀速行驶状态,也就是需要进一步夯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