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公司想涉足金融领域未果 重组并购监管从影视转向金融

2016-06-15 09:41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近日A股市场重组失败的案例越来越多,而这些重组失败的案例中有个共性,都是在进行金融资产的收购或者转型金融领域。虽然目前监管层没有明确政策禁止对金融资产的收购,但是市场已经开始相信,和此前对影视资产收购审核趋严一样,对于上市公司跨界重组的监管风暴已经开始转向金融。这也意味着未来仍将出现大量的带有“金融”标签资产的重组失败。

金融标签重组接连失败

端午节过后A股虽然仅仅交易了2个交易日,但是却有7家公司终止了资产重组,其中有4家是属于收购金融类资产。从这些上市公司重组的进程来看,重组失败都来得比较突然,有的重组方案都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证监会已经受理重组并给予了反馈意见,而就在临门一脚时,却突然宣布终止。

昨日晚间,深市两家上市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终止资产收购,其中嘉欣丝绸是终止了定增重组并同时向证监会撤回了申请文件。在终止定增前,该重组方案已经被证监会受理完毕,公司也对证监会的反馈材料进行了回复。对于终止重组的原因,嘉欣丝绸解释为,“公司公告定增预案以来,资本市场的波动幅度较大,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及公司经营需要等诸多因素,公司决定终止定增事项”。据嘉欣丝绸此前的定增预案,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6.6亿元,全部投资于金蚕网茧丝绸行业供应链金融项目。

另一家公司鑫茂科技也公告称,“由于政策变化原因,在经过多方论证、咨询及方案调整的讨论后,重大资产重组已不存在重组交易基础,公司决定终止与融玺创投的重大资产重组合作”。值得注意的是,鑫茂科技此次也是打算通过收购融玺创投,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拓展金融业务领域,公司原本主营地产业务,而因为筹划此次重组,公司停牌了近7个月。

除了嘉欣丝绸和鑫茂科技外,深市还有两家公司也终止了收购金融资产的重组。三元达6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由于市场环境等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资本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融资时机等因素,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定增事项”。而和嘉欣丝绸一样,三元达的此次定增也是走到了证监会受理并回复了证监会反馈材料的最后进程。据三元达的定增预案,公司计划募资12.8亿元,其中8亿元用于投资商业保理项目,剩余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

而此前抛出拟出售全部钢铁业务资产并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收购宝钢集团下属金融业务资产的*ST韶钢,也和三元达一样宣布终止此次重组。除了终止重组外,还有部分上市公司调整了重组方案,比如浙江东方就在6月13日表示,由于监管和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为确保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施,公司拟调整本次交易方案,不再将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标的资产之一,而此标的原本占到公司重组交易金额的77%。

此前已经出现端倪

虽然近日市场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金融资产重组容易夭折,但是实际上,监管层加大对金融资产收购重组的监管在端午节前就已经大举展开。6月6日晚间,海立美达公告称,为保证正在进行的重大资产重组顺利实施,根据监管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公司决定剥离收购标的资产中的供应链金融资产。

5月18日晚间,大连友谊发布公告称,鉴于证券市场重大资产重组政策的最新变化,公司决定终止重大资产重组。据公司重组方案,公司原本计划作价62.74亿元收购武信投资集团、武信管理公司持有的武信担保集团100%股权、武汉中小担保公司100%股权、武汉创业担保公司90%股权、武信评级公司90%股权及汉信互联网金融70%股权,全部为金融类资产。

而2016年5月25日晚间,绿地控股也发布公告称,“结合近期证券市场的变化情况,为确保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顺利进行,募集资金总额从301.5亿元缩减至157亿元。募投项目方面,保留房地产投资项目,偿还银行贷款拟投入资金由90亿元下调为47亿元,101.5亿元金融投资项目取消”。

重组夭折股价连续跌停

2月1日停牌、6月13日复牌的*ST韶钢,理论上复牌是存在补涨的,但是因为重组失败的利空,公司截至目前已经连续两个“一”字跌停。而昨日跌停板封单还有84万手,这也意味着公司股票将继续跌停,可见重组失败对于个股来说是非常大的利空,尤其是那些主营不济、寄希望于重组的上市公司。

昨日,两市仅有3只跌停股,其中就有中房地产和建发股份因为重组失败复牌而全天“一”字跌停,暴风集团因为并购稻草熊影业被否复牌后连跌3个交易日,跌幅达16.57%。

不过,市场人士表示,投资者不必过于悲观,对于那些正在进行金融资产收购的上市公司也应该要区别对待。首先要明确的是,就目前来看,上市公司跨界转型做金融,失败风险很大,尤其是搞供应链金融。但是重组失败对于股价来说并不意味着一定连续大跌,要看公司主营是否非常依赖此次重组,比如三元达就在宣布终止重组后没有出现大跌,而*ST韶钢出现连续跌停,主要是因为公司有着注入优质资产的迫切性。

这些公司成潜在地雷

虽然监管层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出台,但是对于正在进行金融资产收购的上市公司来说冲击都是非常大的,很多上市公司顾及到耗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监管要求,最终很有可能终止重组。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要开始警惕这些潜在的地雷股,没准哪天就宣布重组失败。

目前正在进行金融资产收购的上市公司有很多,比如拟作价12亿元收购摩山保理100%的股权转型供应链金融的法尔胜。法尔胜原本主营金属制品业务,此次也属于跨界重组,而且是转型供应链金融领域,和此前重组失败的案例非常相似,都是供应链金融,目前公司重组进度还只是进行到了披露重组预案。

而在3月29日,天马精化也发了定增预案,拟定增募集19亿元资金,其中13亿元投资融资租赁项目,5.5亿元用于供应链金融管理项目。

在*ST韶钢转型金融失败后,重庆钢铁计划从渝富集团手中收购优质非上市金融资产、江苏国信拟向*ST舜船注入旗下信托资产、五矿股份向*ST金瑞注入旗下金融资产、中国石油向*ST济柴注入旗下金融资产等或都将存在失败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马元月彭梦飞/文韩玮/制表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