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以后大家不要转发这样的微信了。”南岸市民李先生近日联系社区报记者,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读者,以后专访微信朋友圈的时候,要擦亮眼睛。
李先生的遭遇
李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在某个微信群里看到一个朋友发的“[微信葒包],恭喜发财,大吉大礼”的一个类似于微信红包模样的消息,连接上还有“点击领取”字样,李先生就顺手点开了这个红包,点开之后页面上立即弹出:把该链接分享到三个群里,即可立即领取11块红包。
李先生想了一下有红包领,转三个群对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就点击分享了。李先生分享完后,果然弹出了一个抽奖的页面,并提示李先生有三次抽奖机会。李先生连着点了两次都没有抽中,心里还在想自己运气不好,第三次抽奖后,李先生居然中了一块价值2000多块的手表。页面上显示:中奖奖品免费领取,但是需要支付40多块钱邮费。看到这里,李先生彻底明白了,这是个骗局。
李先生表示,社区报报道过类似的骗局。如果你填写了自己的住址和联系电话,并支付了邮费,就会发现自己购买的精美手表变成三无产品,甚至就是一块砖头。他说,再仔细一想,[微信葒包]的红字也不对,肯定是有猫腻的。
李先生提醒,这种骗局很多,但是一不小心可能就改头换面出来继续骗人,朋友圈都是熟人很容易放松警惕,希望大家擦亮眼,不要再转发这种信息了。
谨防更多骗局
记者调查发现,这类“送礼”宣传的消息大多来源于注册信息不详实的微信个人号及微信个人公众号,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心理,利用邮费来诈骗赚钱。此外,朋友圈的新骗局也是层出不穷,大家都要小心。
1、24G流量免费领。让你填写手机号,然后再诱导你分享到朋友圈,骗子是在收集用户的手机信息。
2、帮砍价。在朋友圈链接中帮好友砍下物品的价格,如果砍到0元,可免费获得价值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物品。这类活动有的是为了产品宣传,有的则是骗“粉丝”关注、骗取个人信息。
3、“2元团购水果”。2元买蓝莓,1元买榴莲,这种拼单信息往往是不法分子在窃取网友个人信息。
4、拆红包输入密码有诈。如果有商家或者朋友发来一个微信红包,拆开时却要输密码,那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假红包。真正的微信红包在收的时候,是绝对不需要输入密码的,还要注意的是有不法分子效仿“双十一”电商发红包的做法,发布山寨网页,借此收集网友的个人信息。
5、低价买苹果手机。自称是手机“批发商”、“代理商”发布各类苹果手机的代购信息,谎称卖的是“直销价”或“走私货”,骗取网友信任,然后付款买的手机大多是二手苹果。
6、月交60美元环游世界。“只需缴纳3400元注册成为会员,就可加入环球旅游俱乐部,之后每月支付380元的会员费,就能享受低价环球梦幻之旅,发展会员还能赚钱免费旅游。”这个骗局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7、支付宝卡免费送。所谓的“100000元支付宝卡免费送”活动,邀好友加油,每加油一次获得随机金额,累积到一定额度即可兑奖。输入“支付宝姓名、支付宝账号”等可进行兑奖提现。事实上,骗子是在套取提现者的支付宝姓名等隐私信息,从而盗取提现者的支付宝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