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此时雨水增多,天气闷热潮湿,人体容易受到“湿邪”的侵扰。而人体的脾脏“喜燥恶湿”,一旦呵护不周,容易正气不足,出现脸色发黄、嘴唇发白、腹胀、嗜睡、乏力、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而南方居住的人们更是深受“湿邪”之害。为此,小满养生需注意健脾化湿,做到未病先防。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清热利湿、生津止渴
“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水多则成湿,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小满后雨水丰沛,空气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外湿”。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素体虚弱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进食过多油腻、甜食、冷饮,导致脾失运化,则体内水湿停聚,产生“内湿”。
中医理论中,“湿”属阴邪,损伤人体阳气。过湿对脾不利,因此,这个节气可多食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鲫鱼、草鱼、鸭肉等,这样能够健脾和胃,脾健则其升降运化功能得以恢复,有利于行水利湿。忌吃厚味、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
原则二:健脾养胃,补气益阴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大。
原则三:清心祛暑、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适宜清补。而心喜凉,宜食酸,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之外可适当多吃瘦肉、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日多吃性寒凉味酸食物为宜,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不过应注意生食冷饮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总之,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而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时候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