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南京持续下雨,偶见阳光,但据说就是如此,我们其实还没有入梅。这种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大、气压低,雨水粘着汗水,人体舒适感很差,也容易“生霉”。所以此时,我们特别需要“祛湿除霉”。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湿气分内湿和外湿。外湿是自然环境和生活工作环境引起的,如水上工作者、矿工长期井下作业,或长年晒不到太阳等;内湿是体内产生的,如果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反而停聚体内就会产生水湿停聚,称之为内湿。
如果你有下面这些症状,你可能已经感受到“湿邪”的威力了。
1、头重如裹、身体困重、疲乏无力
2、关节酸痛、肿
3、下肢水肿
4、口甜、口粘、口虽渴而不欲饮水
5、皮肤起疱疹、瘙痒、渗液
6、尿频、急、痛
7、大便稀溏或不爽,粘滞难冲
8、舌苔腻
导致“中湿”的原因很多。有饮食上的,比如恣食生冷、过食肥甘、辛辣、酗酒、饥饱不一、暴饮暴食,会导致内湿; 有情志不调引起的,比如长期抑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木克土导致脾气受损,或者思虑过度伤脾,这也是内湿;另外外界阴雨潮湿、居住环境湿度大等,湿易困脾、脾运不健、湿浊内生,这是外感湿邪所致;还有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阿司匹林等,同样会伤了脾脏,导致脾阳不足。而要祛湿除邪,我们也可以从一些饮食起居做起。
1、早餐做莲子薏仁粥。取莲子30克、薏仁15克、胡椒5克、糯米100克。将莲子肉、薏仁、胡椒捣碎,和糯米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成粥,当早餐食用。适合因多食生冷、寒湿内停,脾胃虚寒导致的腹泻、腹痛病症。
2、平时可多喝中药代茶饮,用新鲜玉米须一把(约30-50g)以清水浸泡半小时后,加入700ml水煮成400ml,当水喝,每周1-2次。玉米须有利水消肿作用,对水肿、肥胖病人比较好; 如果治疗湿重腹泻、肥胖乏力,可用藿香荷叶茶,鲜藿香10g,荷叶10g洗净,泡茶饮,有健脾化湿作用,每周喝3-5次。
3、每天提升阳气,自我艾灸保健穴位足三里和丰隆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丰隆穴位于小腿内侧,从外脚踝向上大约8寸左右的位置。每天坚持艾灸、按摩大约5到8分钟,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都适用,且操作简单。
4、晚上用中药泡脚:温水加入西瓜翠衣、荷叶、艾草、生姜、花椒,泡至脚踝左右的高度,每晚坚持有袪湿作用。 冯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