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条新闻刷爆朋友圈,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目前首尔江南地区不少医院推出“大脑活性化针”,来吸引重视教育的家长。据说这类含有银杏叶成分的针剂,可提高孩子的考试成绩。
6月又到高考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陈玉燕主任医师说,每到中考、高考甚至研究生考试,就有家长询问这类“聪明药”,但这类药品属于严格管控的精神类处方药,滥用可能带来成瘾等副作用。
“聪明针”与提高智商没有明确关系
韩国这种所谓的“聪明针”,打一次需要12万韩元(约合人民币672元)。韩国一位申姓的母亲表示,去年9月,8岁的孩子参加全国小学生数学竞赛前打了“大脑活性化针”。当时医生称,打针可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孩子的头脑可以变聪明,提高考试成绩。之后每次参加竞赛时,她都会带孩子去打针。
但韩国一位儿科医生表示,这种针剂在短期内,很难增强一个人的记忆力和大脑活动力,提高学习成绩之说也缺乏医学根据,更多的只是“安慰剂效应”。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家长趋之若鹜。
这种“聪明针”,杭城医院有没有?昨天,记者请教了陈玉燕主任医师。
“有这种针剂,但只用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陈主任说,银杏叶含黄酮类和白果内酯等成分,有改善心、脑血管和微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系统有病理改变或损伤的中老年病人是有用的,但要提高正常儿童的智商和记忆力,好像没有科学证据。
“白果内酯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把这个功效与提高正常儿童的智商联系起来,似乎有点忽悠。”陈玉燕说。
利他林被称为“聪明药”是误读
“平时坐门诊,每逢升学或重大考试时,比如中考、高考,甚至研究生考试,常会有家长来问有没有能提高孩子成绩的药。”陈主任说,与韩国流行的“聪明针”不同,儿科门诊中,有一种专门针对多动症患儿的西药,叫做“利他林”, 用于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刚用于临床时,曾被家长和小朋友误认为是“聪明药”。
之所以会有“聪明药”之说,是因为多动症患儿平时容易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吃了以后,患儿的症状改善了,成绩明显提高了。陈主任说,她用这个药治疗儿童多动症有20年了,利他林对多动症患儿注意力的改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那健康的孩子吃利他林,能锦上添花吗?陈主任摇摇头说,不可以。
“这个问题我经常遇到,特别是临近考试复习阶段。健康的孩子一般考试时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了,吃了这种药也没用。而且,药品都有副作用,利他林有严格的适应证。”陈主任说,有人利用利他林的功效,在考试的时候临时一下,确也能起到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但这是不规范用药,绝对不允许。
“利他林属于处方药品,且是一类精神类药品,有严格的审核管理,滥用会导致成瘾。不管是正常的还是患有多动症的孩子,服用后都可能出现副作用,主要有食欲减退,失眠、心血管副作用等,绝不能自行乱吃。”
学龄前行为训练可提高孩子注意力
除了所谓的“聪明针”和“聪明药”,不少家长还会寻求其他偏方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给孩子注射葡萄糖、氨基酸等药品,更有甚者会想办法进高压氧舱,这些方法靠谱吗?
“高压氧对于缺氧、缺血性疾病以及与缺氧、缺血相关的疾病有治疗作用。我们正常人不适合高压氧,而且氧气吸得太多也会氧中毒。”陈主任说,人在空气嘈杂或相对缺氧的空间会感到头昏脑涨,这可能与缺氧和情绪反应有关,换个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是吸点氧气,大脑就会清醒一些。
“总之一句话,学习或考试还是要靠平时努力。”陈主任建议,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注意营养、保证睡眠、减少压力、适度运动。当孩子疲劳时,学习效率会降低,不妨让他们休息一下,放松大脑,听听音乐、洗个热水澡都是不错的方式。当孩子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时,要引导他们主动倾诉,根据情况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有多动的表现,除了及时来医院检查外,还要趁学龄前矫正孩子的行为表现。比如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懂得规则,做完一件事后才能做另一件事。”陈主任说,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规定孩子的吃饭时间等,都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