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人来说,离“癌”还有些距离,但却已经在为它寝食难安,很多人在微信后台留言,说体检查出了甲状腺结节,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体检查出结节,会变成甲状腺癌吗?”、“有结节不能吃海鲜吗?”
“听说这种癌,女性高发,男人有结节是不是可以宽心点?”
今天,医馆君请来了甲状腺肿瘤专家、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罗定存,把这个问题讲讲透。如果看过之后还有疑问,可以来钱报微信“浙江名医馆”的空中诊室,向我省8位甲状腺疾病最权威的专家们咨询,具体排班请扫右侧二维码,关注微信“浙江名医馆”。
在女性中,甲状腺结节和乳腺结节经常同时来袭,所以很多医院都设有“甲状腺、乳腺外科”,除了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乳腺癌的问题也可以咨询。
甲状腺结节多为良性
恶性概率小于1%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的同事、朋友越来越多。
的确如此。罗定存告诉我们两个数字:通过外科触诊,发现结节的概率是3%~7%,也就是说,100个人去做检查,有3~7个人可以摸到结节。
另外一个更加灵敏的检查方式——B超的检出率,结节报告的数据在20%~76%之间。
“因为每家医院机器的灵敏度、B超医生的水平不同,所以检出率会有差别,但结节确实是很普遍的一个疾病,70%~80%的中年女性都有。”罗定存说。
如此庞大的数字,不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的高发,背后也有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以及体检的普及,特别是甲状腺B超等检查被列为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
网上有一个数据说,大约95%的甲状腺结节为良性,恶性的比例约为5%。罗定存说,这个数字可能是“触诊”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癌的概率。
“触诊能摸到的结节,个头本身比较大;而B超可以发现很小的肿块,所以B超发现的甲状腺结节中癌的概率要低得多。”罗定存说,甲状腺结节中癌的概率其实不到1%。
恶性结节确诊率可达85%
如有四种情况要引起重视
所以发现甲状腺结节,不要乱了阵脚,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
拿到体检报告时,颈部B超的检查栏上可以看到医生的诊断意见,如果写着“微钙化、肿块边界不规则、血流丰富”这样的字眼,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找专科医生咨询。
“判断是良性还是恶性,一位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准确率可以达到85%,病情复杂的,还可以通过穿刺、基因检测等手段来确定。”罗定存说。
虽然医疗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无法通过以上3种手段,来确定结节是良性是恶性。通常,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3~6个月复查。
罗定存提醒,平时要多关注甲状腺,出现下述情况更应引起重视——
1、肿块短时间内明显增大(短时间,是指一两个月,两三个月;几个小时内增大要考虑其他原因)。
2、肿块比较硬、比较固定。
3、肿块周围颈部有新发现的肿块(比如,第一年体检发现肿块,第二年体检医生说周围又摸到几个淋巴结)。
4、出现声音嘶哑,发音困难(排除声带病变,肿瘤侵犯喉返神经等)。
虽然甲状腺癌女性高发,男女病例大约在1:3,但罗医生提醒说,并不意味着,男性查出甲状腺结节可以稍微宽心点。“实际上,甲状腺结节的恶性概率,男性比女性要高。”
他补充说,从年龄来看,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也比成人高。
临床上,病人经常问“结节越大,是不是越不好?小结节,是不是不用担心?”、“多发性结节,是不是没问题?”
罗定存想强调一点:结节是否恶性,与结节的大小和数量都没有直接关系。如何判定结节的性质,不仅是病人最关心的事情,也是医生一直在为之努力的一个领域,这个判断请交给专业的医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也不要道听途说。
除了紫菜、海带等要注意
海鲜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罗定存说,除了紫菜、海带等高碘食物要注意之外,其实不必把海鲜完全拒之门外。
他解释说,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大部分人甲状腺功能没有变化,有一小部分人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
“如果伴有甲亢,最好不吃高碘食物,食盐选择无碘盐,一般的海鲜没问题。”罗定存说。
常见海鲜中,含碘量最多的是藻类,紫菜、海带;其次是贝类和虾皮,最少的是鱼类。有个数字,大家可以参考下,超市买的碘盐,每1g含碘约为30微克,100g干海带含碘36240微克,100g虾皮含碘264.5微克,而100g带鱼只有5.5微克碘。
所以,即使是甲亢患者,也可以选择含碘量较少的小黄鱼、带鱼等海鲜。
如果伴有甲减,他的建议是使用粗盐,一般的海鲜也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