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给宝宝穿衣服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俗话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究竟应该怎么捂?
A 忽冷忽热的天气带来穿衣烦恼
“春捂”过度3个月大宝宝起了痱子
“书上说孩子不能穿太厚,可老太太担心孩子冷,根本不听我的,还说我啥都不懂,一个劲儿地给孩子往上捂,这不,前两天孩子脸上突然起了很多小红点,到医院一看才知道是痱子,大夫说应该是穿太多给捂的。”这两天,省城市民刘女士很是烦恼,因为初为人母,缺乏育儿经验,虽然也查阅了很多育儿书籍,但在“比较有经验”的老妈面前,还是不得不屈服,没想到却让3个月大的宝宝受了罪。
太原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忠兰介绍,近日,接诊了不少因为出痱子而前来就诊的婴幼儿,仔细询问,不难发现大都是因为孩子穿太多给捂出来的。李忠兰介绍,春季是回暖期,虽然白天的温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民间讲究“春捂”。但对于宝宝,“春捂”就要适可而止了,因为宝宝新陈代谢比较旺盛,过多的衣服让他们更容易出汗,这样痱子等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孩子鼻涕不停流或因为穿衣跟不上季节
“我儿子上身穿一件T恤、外套一件夹克,下身就一条薄绒裤子,每天回来还说热得不行,他们班有好几个小朋友到现在还穿着棉衣、棉裤,也不知道热不热。”几天前,省城市民杨女士和同事闲聊说起孩子们春季穿衣情况,没想到,几天后,儿子班里就有几个小朋友先后感冒,鼻涕止不住地往下流,不得不在家休息,其中就有那个穿得最厚的。
记者走访省城部分幼儿园、小学、医院了解到,最近一个月来,坐在教室里流鼻涕的孩子不在少数,医院的儿科门诊量也明显增多,大都因为患感冒、流鼻涕和咳嗽来就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省城最近忽冷忽热的天气外,穿衣跟不上季节也是一大原因。”解放军第264医院一名儿科医生说,就这两天,在她接诊的小患者中,甚至还有穿着羽绒服来的。
B “春捂”应该怎么捂,医生来支招
穿少了容易冻着,穿多了又容易热着,在气候如此多变的季节里,对于宝宝而言,“春捂”究竟应该怎么捂?来自省城多家医院儿科、预防保健科的多名医生为大家支招。
室内适当多穿
春季北方会停暖气,所以室内会感觉有些阴冷,甚至晴好天气的中午,室内比室外还冷。室内人们一般比较安静少动,产热也相对少,所以要适当多穿衣。衣服厚度因人而异,摸宝宝手脚感觉温润,身上无汗就行。
户外穿多少要视情况而定
人体体感的舒适温度,与温度本身、干湿程度、风速、有无日照等多因素有关,户外活动穿多少,不应拘泥于温度单一因素。宝宝们的户外运动时间通常不是很长,但是多跑跑跳跳,活动量大产热多。所以由看护者灵活着衣即可。简单说,搭配厚一点的外套出门,冷就穿着厚外套、热了就脱掉。但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小婴儿另当别论,他们多由大人抱着或坐小车里,活动少产热相对少,得适当多穿点。
避免裸露皮肤
晴好天气,宝宝们抑制不住的兴奋,短暂奔跑运动后,很快就会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这时候,他们觉得热,就想一下子脱掉厚外套、长袖衣,甚至露出胳膊或者大腿,这样就非常容易受寒感冒。因为此时的皮肤还不能适应外界的温度,同时我们身体较浅表的经络一下子暴露在风寒外邪的笼罩下,极容易调整不过来,出现感冒等不适。
“捂”上重点部位
“春捂”不是说捂上厚衣服就算完事,关键是身体的几个重点部位要护上。除了脚踝、足部需要保暖“捂”上,此外头、颈、手等部位同样也需要呵护,外出时,尤其是风比较大的时候,除了穿上能防风的衣物,最好也要戴上帽子、纱巾、口罩及手套等,予以保护。
“春捂”要有度
宝宝从小要抱出室外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医认为:小儿幼弱,肌肤还不太健康,衣服不要穿得太多,过多了反而会损害他的皮肤血脉,使其不能抵抗疾病;在晴朗的天气里,最好让小儿多见阳光,使其气血流通,能够抵抗风寒不害疾病,假如少见阳光肌肤脆软,好比阴湿地方的草木,不容易生长起来。
其实,当人体四肢暖和时,整个身子也是暖和的,所以只要宝宝手脚暖和,就不需要给孩子额外加衣服,以免适得其反。
○新闻延伸
“时尚”一族你的脚踝表示“很受伤”
春日融融,天气和暖,时尚男女早将厚重的冬装抛掉,换上美丽春装,将街头的春意点缀得更加多彩盎然。放眼望去,不少年轻朋友都喜欢把自己的裤脚挽起一截,或者干脆穿上瘦腿的九分裤,尽显腿部优美曲线,露在外面的脚踝更让整个人多了几分苗条感。如果再配上一双合脚的运动鞋,更加活力四射,青春无敌。
不过,这样穿美是美了,可你有没有想过毫无遮挡、裸露在外的脚踝会因为着凉受寒而“受伤”呢?对此,山医大一院预防保健科主治医师毕丽青表示,人体的关节很“怕冷”,不仅是踝关节,寒冷会对身体诸多关节形成刺激,产生损伤,甚至可诱发关节炎、滑膜炎、腱鞘炎等多种疾病。而且对于腿部的膝关节、踝关节来说,这些关节都是负重关节,本来随着年龄增长、运动等都会产生磨损,如果平时再不加以注意,比如挽起裤脚、不穿袜子、裤子过薄不保暖等,都可能使膝关节、踝关节受凉受寒。“因为血液循环对人体的脏器或者是关节都非常重要,如果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就会变差,如果长期这样,就会造成关节损害、关节炎。俗话说寒从脚底生,所以我们还是要遵循下春捂秋冻,根据气温适当地加减衣服,不要太早地把脚踝和颈肩部露出来,以免造成关节受损或者感冒。”毕丽青说。
○结束语
春暖花开,正是踏青的好时节。然而,每当大家在尽情享受美景的同时,却被杨柳飞絮、困倦难耐、花粉过敏、穿多穿少等问题困扰,4月13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春天的烦恼》系列报道,在讲述烦恼的同时,也邀请园林、医学等专家为大家支招。今天,系列报道就正式收尾了,真心希望这些报道实实在在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