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石家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所副所长 董会敏
马上戒烟:烟草是至今发现的最肯定的致癌因素
吸烟时间越长,吸烟量越多,患肺癌的危险性越大。据统计,80%-90%的肺癌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比非吸烟者高16-25倍。被动吸烟者(吸二手烟)比不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生率升高,吸烟人的配偶风险性增加30%以上。
目前,在我国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首位癌症死亡原因。
烟草中至少有70多种致癌物,大部分癌症的发生都与吸烟有关。吸烟是引起肺癌、喉癌、口腔癌、咽癌、食管癌的主要原因;是引起膀胱癌、胰腺癌、肝癌、子宫颈癌、肾癌、胃癌、结直肠癌、某些白血病等癌症的促进因素。
吸烟也是许多慢性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行为预防:趋利避害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通过不使用烟草、健康饮食、身体活动和防止有关的感染,可预防40%的癌症。个人行为预防措施重点包括:
不吸烟、不过量饮酒,避免被动吸烟;经常运动,每天最少运动30分钟;避免肥胖;接种乙肝病毒疫苗等;改善居室通风条件;成年妇女坚持经常乳房自查,并定期做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加强劳动保护、减少致癌物的职业和环境接触;避免长时间强烈阳光照射;保持周围环境卫生,减少污染。
饮食预防:新鲜营养
少吃熏、腌、泡、炸食品(如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熏制食物及泡菜等);
少吃过烫、过咸、过硬食物,限制盐的摄入量;
避免含糖饮料,限制高糖分、低纤维、高脂肪、红肉类食物;
减少进食红肉(如牛肉、猪肉和羊肉),避免加工的肉制品;
少喝含酒精饮料;
避免食用发霉的谷类和豆类(如霉变的花生米、玉米、黄豆等);
强调通过膳食本身满足营养需要,不提倡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
多吃不同种类的新鲜蔬菜、水果、豆类、菇类食物;
多吃粗纤维食物,如胡萝卜、芹菜、莴苣等。
早期发现:针对性检查,警惕症状改变
原因不明的胸痛,咯血丝痰;
炎症在肺的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经积极的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
肺局部肺气肿或肺不张者,应提高警惕,必要的时候做支气管镜检查;
原因不明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即使无明显的眼底改变,也应进行常规头部CT检查,对可疑病例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对于眼肌麻痹患者,在排除外伤、糖尿病及炎症等因素后,应行头颅CT检查;
因颅咽管瘤多发生于儿童或青春期前,故如幼儿仅出现轻微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但同时伴发育停滞,智力低下,应高度警惕颅内肿瘤的存在;
鞍区肿瘤除眼部视觉改变外,常常会有其他全身症状伴随,如内分泌障碍,头痛等,因而当出现这些症状时要怀疑颅内肿瘤的存在;
咽下梗噎感,可自行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本报记者 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