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
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其实反映出卖方研究的供给过剩。
我们公司只覆盖6家大的研究所,每天能够从卖方收到近300封邮件。如果覆盖全部20多家主流研究所,每天至少能收到1000多封。对大部分人(买方)来说,是来不及看的。
对于卖方来讲,观点很容易埋没,研报写了也没人看。采用这种形式,至少在一开始会吸引人去看。
效果上,和电话会议比是要好一些的。虽然没什么互动,但是因为是录播,大家时间自由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但电话会议只能固定时间拨进去。再和各种微信群比,我的微信里有近30个相关的群,真是也没时间看。
但坦白讲,我们看卖方推荐其实比较少,因为我们主要是自己做研究,持股比较集中,对个股的跟踪时间也比较长。
什么时候会去看卖方报告?当这个领域我们覆盖比较少,或者是比较新的领域,我们会去看他们的报告,作为初步了解信息、基础研究的来源。但最后买不买,还是要经过我们自己的研究,不会卖方推荐就买。
另外卖方对上市公司进行的跟踪调研,我们更加关注的是一些客观信息、原始数据和材料。卖方的判断和建议,不是我们太重要的决策依据。
小编也了解到,上海的知名私募重阳投资经过这么些年的积累,创立了自己的“三四七八”投研体系。投研共有“三部曲”,重阳研究有“四维度”,建议书要有“七要素”,宏观策略研究要做到“ 八跟踪”。。。
买方机构都是这么投资的。。。卖方研究产能过剩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在这个网红争相绽放的年代,能不能变现才是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