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 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2016-04-11 19:19 西安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学龄前儿童 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养成

孩子不好好吃饭,起床磨蹭,爱乱发脾气,有时还没礼貌,不懂得分享……说起学龄前孩子的教育,一些家长“大吐苦水”。那么,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究竟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孩子这些良好习惯该从何入手?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多年从事幼儿教育的老师,看看他们怎么说。

习惯养成 需要多为孩子创造氛围

西安市未央区百巧幼儿园副园长崔花琴表示,3—6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这个习惯主要分为生活和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主要就是要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晚上最适合的睡觉时间为八点半到九点。在此期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睡觉的氛围,比如关灯,一般坚持两周左右的时间,孩子也就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进而睡眠习惯就可以养成了。”

对于学龄前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崔花琴副园长分别从孩子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礼仪习惯、阅读和书写习惯等方面谈了她的看法。她认为,孩子注意力的培养一定是从小开始的,尤其是在学习期间,一定要让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但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性,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太长时间,这就要求家长尽量以短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去引导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首先要让孩子热爱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就要让他对学习的东西产生兴趣,进而挖掘他的好奇心,只要他对学习的东西持有一定的好奇心,那么肯定就特别热爱了。

礼仪习惯包含孩子对于道德的一个基本认知,还有就是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当然还包含最基本的礼貌问题。在这方面主要靠家长自己的合理引导。关于阅读和书写的习惯,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要求家长在此方面下功夫,为孩子创造这样的氛围,可以采用讲故事和玩语言游戏的方式。

规范意识

需要家长注重培养

有儿童教育专家表示,在所有的儿童教育问题中,习惯培养是一个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家长们抓住行为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

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秋老师则表示,在学龄前,家长应侧重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可以从培养生活习惯开始,从最基本按时作息开始,并逐步引申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去。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就是要让孩子知道规矩的存在,并去有意识地遵守它。这显然比养成不良习惯后再去纠正要好得多,因为,矫正教育远比养成教育要困难和痛苦。

总之,在孩子各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定要引导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还要为他们起到榜样的作用,创造相应的氛围。此外,也可以对孩子进行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主动,养成某个良好习惯。

记者 刘晓庆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