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
“去电影化”泥潭初现 盈利前景存忧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自2104年以来,华谊兄弟一直高喊“去电影化”的口号,高调布局“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这或将削弱其核心优势。
近期,华谊兄弟实景娱乐板块可谓动作频频。除南洋街开街外,2015年12月29日,华谊兄弟文化城在深圳市坪山新区马峦山坪山河一带正式开工建设;2015年12月10日,华谊兄弟(南京)电影小镇正式签约;2015年12月1日,华谊兄弟昆明电影文化小镇项目也举办了签约仪式。此外,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将落户苏州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目前暂计划2017年建成营业。
据悉,华谊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种主要产品形态包括:华谊兄弟电影小镇、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和华谊兄弟文化城。2015年报告显示,华谊兄弟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累计签约项目达 13个。该板块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25%,王中军号称要做20个项目,但财报上能见到的目前仅有海口观澜湖项目和苏州项目。
Analysys易观智库近期发布的《2015年中国电影制发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超半数的实景娱乐项目尚处于亏损状态,实景娱乐产业链尚不算成熟,以优质内容为运作核心的实景娱乐对游客的吸引力还有限。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立项并通过审批的影视基地已达110多座,而这些影视基地中,只有10%左右的影视城可以盈利,20%能持平,剩下的70%都是亏损。
至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梦想的“在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公园”模式,更是竞争激烈。迪士尼主题公园、环球影城、环球嘉年华这世界三大娱乐品牌已全部进入中国市场。预计投资295亿元的上海迪士尼乐园已于去年年底完工,即将开门迎客。位于通州区的北京环球影城将在下半年开工,预计2020年完工,投资达百亿元人民币。此外,美国六旗计划在下一个10年在中国开设多个主题乐园。更不用说国内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的公司。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华谊兄弟布局的电影主题公园想实现盈利并不容易。
互联网娱乐板块:
布局明星IP 大举收购堪称豪赌
为何华谊兄弟在电影市场份额大跌的同时还能保持好看的营业收入?原因就在2015年年末华谊兄弟大肆收购的的三家影视公司,其中包括东阳浩瀚以及冯小刚的美拉传媒。这两家公司2015年由于并表给华谊兄弟带来了总计1.33亿的收入以及0.97亿的利润。
据和讯股票报道,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以下称“东阳浩瀚”)的艺人股东或艺人经纪管理人合计持有的70%股权。主要经营业务包括影视剧项目的投资、制作和发行,艺人衍生品业务的开发和经营,而此次收购所涉及的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共6人。
11月19日华谊兄弟又发布公告,拟以10.5亿元收购刚刚成立三个月的东阳美拉70%的股权,而东阳美拉的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冯小刚和陆国强分别转让旗下69%和1%的股份给华谊兄弟。华谊兄弟将向冯小刚和陆国强一次性支付全部股权转让价款10.5亿元。转让完成后,华谊兄弟将持有东阳美拉70%的股权,冯小刚持有东阳美拉30%的股权。自股权转让完成之后,冯小刚需要承诺东阳美拉2016年度的业绩目标为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看来,华谊兄弟为了避免明星IP的流失实在是下了血本。
财报显示,经董事会认定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2015年度完成净利承诺,其中包括公司在成立期间已经完成的净利润4115.57万元(该部分净利润依据会计准则计入公司的资本公积),以及公司成立之后完成的净利润5111.82万元,合计9227.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