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风传“高锰钢”电水壶喝了变傻 专家称是误读

2016-03-28 18:17 扬子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质监报告为何发酵成“毒水壶”事件?

“当心!用这种壶烧水喝会变傻、致癌。”这几天,一则关于市场上不少不锈钢电水壶系“高锰钢”材料制成,加热过程中会使“锰”析出,长期使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建议市民在选用此类产品时认准“304不锈钢”的报道在网站、微信朋友圈中风传。

“锰析出”为何会有不同的说法?使用由“高锰钢”制造的电水壶烧水究竟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扬子晚报记者昨天也进行了追踪采访。

3月17日

江苏省质监局报告公开。

网友反应:无

3月19日晚

广东省某地一家电视台栏目中,一位博士生表示,用“高锰钢”制成的食品容器在加热时会造成“锰”溶出,并说长期超量摄入锰,会损伤人体。

网友反应:开始“抓狂”。

3月20日后

无数微信公众号、网络媒体开始“频频发力”:带有“太可怕”“恐怖”“喝了这水变傻”“致癌”等词语的一系列文章开始充斥网络,“高锰钢”所制烧水壶也由此正式变身“毒水壶”。

网友反应:开始“崩溃”。

风波缘起

江苏质监一份报告

超五成电水壶锰含量约10%

“马上停用这种水壶,后果很严重”“当心!用这种壶烧水喝会变傻、致癌”……前几天,微信朋友圈、网络中关于使用“高锰钢”制作的电水壶有碍健康的报道迅速蹿红。

截至上周末,微信朋友圈有数十个不同版本的文章在阐述“毒水壶”的危害。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目前关于“毒水壶”的稿件,均源于今年3月17日由江苏省质监局发布的一份“2016年电水壶产品风险监测质量分析报告”。

3月17日,江苏省质监局对外发布了2016年电水壶监督抽查结果,此次共对50批次电水壶进行了抽查,其中涉及不锈钢制品卫生安全指标,即铅、铬、镍、镉、砷析出量,按照GB9684-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锈钢制品》标准检验并判定,从检测结果来看,不锈钢制品卫生指标(铅、铬、镍、镉、砷析出量)均达到标准。

在对这50批次电水壶进行监督抽查的同时,江苏质监部门还进行了质量风险监测,风险监测项目包括:沸水断电温度试验、抗盐雾腐蚀性能试验、不锈钢成分、锰析出量分析和塑料件老化后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量、蒸发残渣(4%乙酸)和高锰酸钾消耗量试验,也就是在风险监测中发现,有55.6%的电水壶产品锰含量在10%左右,存在使用高锰钢的问题。

但当记者向多位从事金属材料、冶金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核实此说法时,几乎所有专业人士均表示“用不锈钢电水壶烧水,几乎不可能造成锰的析出”。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