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艺术之路要坐得起冷板凳
郝竞存受家庭环境影响,从小就喜欢信笔涂鸦,上学的时候,他进入了少年宫美术小组,开始了正规的学习绘画之路。“文革”初期,郝竞存去山西汾阳县插队落户,艰苦的农村生活使他从未放下画笔。后来上大学,在山西执教。1984年的“国际青年年”活动,郝竞存被调回北京筹备大型综合性的展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担任“作品组”组长,展览结束后调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从事美术编辑工作。1998年任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至今。
回想起自己的艺术人生,郝竞存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都是很重要的。他说,学画画要有很长时间的基本功的训练,要学会最基本的绘画知识,在此基础之上,要细致地观察生活,去写生,“只有写生才能得到艺术创作灵感,贴近生活才能有创作素材,通过写生我有画不完的画。”
针对现在一些年轻人学画画存在功利思想的现象,郝竞存表示,现在的书画市场有很多不规矩的风气,拍卖市场成交了很多价格虚高的作品,这些东西误导着现在学习绘画或从事专业绘画的人。他建议学习画画的年轻人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被社会的浮躁气氛所干扰,,下苦功夫对自身的修持。打好坚实的基础,凡学习中国画的人,至少要二、三十年的苦工,否则很难通达畅晓“。如果一门心思只想着赚钱,永远不会学成。”
收藏没有窍门 关键在艺术品本身
一位画家在艺术创作的高峰期,数分钟创作的作品可以卖到几万、几十万,这是近些年的艺术品市场,郝竞存认为,这样的经济回报不符合经济规律。
对于目前市场逐渐趋冷,郝竞存认为是情理之中。他说,这是市场本身过热的理性回归。投资渠道的多样化,使得流入艺术品市场的资本减少,降低了市场活力。国家经济转型,宏观市场的转型期,使得艺术品市场也放低身份,进入调整期。“冷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真正有价值的的艺术品还是会好起来的,还会迎来春天。”对于艺术品市场,他保持了理性而乐观的心态。
现在很多人收藏艺术品,期待能够有更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收藏,郝竞存表示,“通过拣漏而一举暴富的想法和做法,是十分可笑的。至于把收藏作为投资方式的一种,以求保值甚至升值而赚钱,那是在经营,与艺术无关。” 他认为艺术品收藏没有任何窍门可言,对艺术品要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才会产生对艺术品的尊重,在这种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的收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
普通人如何选择购买收藏品,郝竞存建议,首先看到一个作品时先问自己是否喜欢,而不是看是否是名家,艺术品的价值是来自它本身;其次要考虑到是否买的起;第三要有自己的判断,作品是否会有艺术发展潜力。这就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包括画家的创作背景,创作的年代,是不是画家的应酬作品,是否可以代表画家水平等。同时,爱好收藏的群众,平时要全面提高对绘画的认识,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必要的时候还要听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使自己的收藏能力有更好的提高。(记者闫莉青 宗晓丽 摄影记者 李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