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日前公布了对《叶问3》的调查结果:《叶问3》存在非正常时间虚假排场现象,查实的场次有7600余场、涉及票房3200万元。同时,该片总票房中含有部分自购票房,发行方认可的金额为5600万元。
有业内人士透露,《叶问3》等影片出现的虚假排场、自购票房等行为,目的在于推高票房至一定程度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收益,投资方、发行方甚至可能会获得额外的资本收益,实现“名利双收”。
新华社记者了解到,为了达到经济收益目的,很多影片发行方都会设置“保底票房”,不惜砸重金收买院线多排场次、锁定座位,赚吆喝哄抬市场。虽然发行方为此要付出高昂的宣发费用,甚至高达影片成本的40%至50%,但最终“算大账”还是有利可图。
除了发行方虚假排场、自购票房等行为外,院线偷漏瞒报、挪用票房等行为也是票房市场长期难以根除的毒瘤。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曝光了广西柳州金逸珠江文轩影城、陕西榆林容大影城等影院违规使用“双系统”售票,或者通过制售手工票等手段,长期偷漏瞒报电影票房收入,截留票款。还有部分院线存在把A影片的票房偷挪给B影片等违规行为,这种偷挪票房的行为在一些基层院线成为“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