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政府工作报告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政府推进经济转型,实现中高速发展的必胜信心和坚强决心。
在世界经济形势低迷的关键时刻,面对全球市场动荡、需求萎缩的局面,报告向世界传递出三大积极信号。
信号一 释放稳定预期
报告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这有利于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
全国人大代表、保定市委书记聂瑞平说,报告将经济增长目标同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联系起来,就是要向外界传递明确信号。这说明中国经济有足够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不会因为增速换挡而失速。
信心来自于实实在在的应对举措。报告详细分析了影响中国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并把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今年工作的首位,指出宏观调控还有“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要“留有后手”。
分析人士认为,以适度增加财政赤字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为标志,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助推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将成今年宏观调控的主基调。
信号二 贡献新的增长
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增量,相当于5年前1.5个百分点、10年前2.5个百分点的增量。政府工作报告用数据回应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动能转换、增速换挡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忧虑。
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超过6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依旧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5%。
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乘数效应,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具体目标和举措,无疑将对全球产生正面外溢影响。南非金山大学社会科学和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谢尔顿表示,在发达经济体增长不振的背景下,中国新兴消费的扩大会为世界其他地区提供重要的出口市场。
分析人士认为,在传统动能和新动能“双引擎”的驱动下,未来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并带动世界经济增长。
信号三 打造对外资更富吸引力的沃土
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既是一个伴随着阵痛的调整阶段,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报告向世界展示出“壮士断腕”式改革所孕育的巨大机遇。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带来的是一项项更加深入的改革举措:减轻企业负担、放宽投资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适时启动“深港通”。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始终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热土。
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现代服务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中国传统产业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过程,将产生新的旺盛需求。同时,开放已成为中国企业增强发展动能、增添改革动力、增创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等目标,是对周边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好消息。
新华社记者 (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图: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外国使节旁听大会。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