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好吃有禁忌 早餐不宜吃元宵

2016-02-23 11:14 青岛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元宵好吃有禁忌

元宵节是我国的主要传统节日,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而元宵节形成风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岛城中医专家叶正祥提醒,元宵好吃有禁忌。

元宵好吃寓意佳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叶正祥说,元宵意味着喜庆。元宵滑滑的,黏黏的,在舌尖上滚过,如同在品味旧时的梦。同时元宵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所以,举家吃元宵已成为许多家庭的必不可少的习惯。不过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元宵虽然好吃,但也并非人人皆宜。

元宵好吃有禁忌

《本草纲目》早有记载,糯米黏滞、难化。《本草逢原》也说,糯米若做粘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叶正祥说,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元宵营养丰富,其主要成分糯米粉就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核黄素、尼克酸等营养元素。同时它的常规馅主要以果料和干果为主,包括芝麻、核桃、花生,再加上植物油,营养价值就“更上层楼”。因此,中医历来将元宵视为可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现代营养学家也非常推崇元宵的保健功能。

“元宵煮着吃营养好且利于消化,而经过油炸过后多少里面的营养成分会相应减少,且不利于吸收。”

“元宵吃多了也会吃出病。”叶正祥说,因为糯米虽然可以开胃调虚,但做成糕饼,如元宵,质地细腻了,不宜被肠胃消化。因此中医主张老人、小孩、大病初愈者,元宵少吃为佳。

此外,元宵的营养成分、热量和油脂高低因品种的不同而不同,都具有黏性大、含糖量高、热量高的特点。肥胖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食用时要适当控制摄入量。

叶正祥建议,元宵每次吃个6-8个也就足够了。吃元宵最好不要跟其他高糖、高油脂类食物一起食用。因为元宵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所以吃元宵时不可贪多。吃汤圆当餐或当日一定要少吃点油,否则过多的脂肪和热量是不可避免的。

“元宵不宜与肉类或酸性食物同食。”叶正祥解释,由于元宵的馅料多以糖及果料为主,再加上在制作的过程中加入不少的植物油或动物油,因此含有很高的热量。在吃元宵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些维生素含量相对丰富的水果、蔬菜等来均衡营养。一些酸性食物以及肉类则不适合与元宵同吃。

变质元宵不能吃。一旦发现元宵的颜色改变便不能食用。由于糯米中含有的水量较多,元宵买回家后长时间不吃很容易出现变质的情况,另外,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呈粉红色的红酵母菌菌落,它污染糯米粉后,遇到适当的湿度、温度便大量繁殖。元宵的色变,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失去了原有的风味和口感,元宵皮发硬黏性减弱,略带酸味,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不宜再食用。建议元宵最好随吃随买,不要过久存放。

早餐不宜吃元宵

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却缺乏营养素,除了热量和糖外并没有太多其它营养。这样的食品不适合当早餐吃,除了缺乏营养外,还因为人早起时胃肠道功能是最弱,而元宵外皮的部分多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消化不良,出现泛酸、烧心等情况,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元宵不能过量。除了早餐不适合吃元宵外,最好也别把元宵当正餐,上午早饭后九十点钟或者下午加餐的时候吃点元宵还可以,但每次吃个一二两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的同时,不能再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它主食的摄入,一般来说是吃三个元宵就要减去半两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觉的时间离得比较近,最好也别吃元宵,否则如前面所说,这类食品不好消化、排空慢,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吃过元宵后最好活动两小时以后再睡觉。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宋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