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猴赛雷”,数字中的春节知多少?
2016猴年春节7天假期结束。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吃喝玩乐作为假期里的主旋律,为老百姓们串起了每一刻温馨的时光。下面这一组组数字将带您回顾这一年的春节假期。
4亿人次春节出门 “铁公机”仍是运输主力
交通运输部统计,7天春节假期全国旅客发送量达4亿人次,同比增长6.7%,全国高速公路及重要国省干线公路、大中城市及重点景区周边公路交通流量与去年春节同比都有增长。
除了传统的铁路、公路、民航春运外,今年滴滴顺风车等互联网平台叫车软件首次参与春运,解决了许多打工者的返乡之困。通过滴滴顺风车返乡和返程人数已破百万之多,相当于在铁路既定运力的基础上,额外增开了1500多列8节动车组。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孙章说:“今年春运传统的‘铁公机’运力都有增长,还是春运的绝对主力。此外,很多人感受到,今年的火车票比往年又好买了些,铁路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全国零售餐饮销售额同比增11.2%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2016年春节黄金周,全国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民俗消费红红火火,新兴消费蓬勃发展,传统年货、大众餐饮、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成为节日消费亮点。
其中,团圆家宴、亲朋聚餐成为春节餐饮市场主角,大众餐饮生意兴隆,“互联网+”助力餐饮行业转型升级。北京众多知名餐饮企业年夜饭预订一空,“年中饭”预订率也超过八成,除夕当天老字号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10%。
据商务部监测,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7日至13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754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1.2%。
全国餐饮人均每顿消费93元
某网站“年味地图——春节吃喝玩乐实时大数据”显示,春节7天长假,全国餐饮人均每顿消费达到93元,而去年春节餐饮人均每顿消费约为72元,整整高出21元;菜品方面,红烧肉在假期7天内最火。
在全国人均消费排行榜上,排名前八的城市,人均花费均超过70元,较去年相比普遍上涨了约10元。吃饭最贵的城市要数香港,人均消费近176元,其次是澳门,人均消费达到168元。北京吃得也不便宜,人均消费为99元,位居全国第三,上海则以95元居于全国第四。
出境消费预超900亿元
春节黄金周期间,冬奥情节引燃的冰雪热走俏旅游市场,也有不少中国家庭选择出国游。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发布的报告预计,2016春节出境游人数预计将达到570万到600万,如果以人均旅游相关费用1.5万元计算,中国游客春节出境花费或将达到900亿元。
大陆居民赴澳门、台湾游客数量继续增长,赴香港游客数量出现下降。据澳门治安警察局公布数据显示,春节前6天访澳内地游客66.5万人次,同比增长4.7%,占入境总人数的73.25%。据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统计,春节7天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客共计4.5万人次,同比增长9.9%。据香港入境事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节日前6天访港内地游客74.4万人次,同比下降11.65%。
农村淘宝消费增331%
中国年货大数据报告显示,全国超过1.2万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参加了今年阿里年货节,消费比平时增长331%。
“年货节”不仅让村里人享受到了“洋货”,也掀起了城里人买“土货”的热潮。阿里“年货节”期间,贵州辣椒酱5小时卖出8万瓶,大别山黑猪肉9小时卖掉2吨,苏北土鸡蛋2小时卖掉3万枚,洛川苹果11小时卖掉18万斤。
专家认为,消费要继续挖潜,还应加速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史上最强春节档电影票房破30亿元
春节长假结束,影市再创票房奇迹,全国电影票房突破30亿元,远超上一年18亿元的票房纪录,堪称史上最强春节档。
《美人鱼》《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三部国产大片集体发力,垄断春节档市场。其中,《美人鱼》票房达14.6亿元;《澳门风云3》票房达6.8亿元;《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票房达6.5亿元,联手贡献了春节档总票房的93.5%。
不过,在闷声发大财的同时,这三部大片的品质却让观众夸不出口,甚至被批为“烂片”,票房与口碑严重不成正比。
过半湖北夫妻在婆家过年
过年是回娘家还是回婆家?根据支付宝亲情账户等用户关系的数据,并根据春节期间登录和使用情况,大数据分析回答了这个千古难题。
结果显示,猴年春节去婆家这个选项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全国49.5%的夫妻选择了回婆家,选择回娘家的只有28.1%。还有22.4%的用户干脆选择了在夫妻俩工作所在地或其他地方过年。西藏、青海、黑龙江、重庆、吉林和甘肃,这六个省的老公,陪老婆回娘家的比例,高于把老婆带回婆家的比例。
相比之下,湖北爷们儿比较强势,有50.5%的老婆去了婆家过年,28.4%的老公陪老婆回了娘家。
青年被催婚超八成
近期,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发布了《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八成受访者表示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
量化的逼婚现状究竟科学不科学暂且不论,吐槽背后不仅反映出两代人、农村与城市婚恋观的差异,更凸显一些年轻人对“人情负累”的不满。专家认为,家乡七姑八婶催婚、催孩的急切心理是关爱晚辈的表现,但需要尊重不同代际间的观念差异,为人际关系留下一定的界限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