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1日说,当前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的出现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当天,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雅克·瓦格纳建议,孕妇尽量避免前往巴西观看奥运会,但奥运会不会因寨卡病毒而取消。
孕妇慎行
第31届夏季奥运会定于2016年8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届时里约热内卢将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
然而,寨卡病毒流行引发担忧。瓦格纳1日说:“孕妇面临严重风险。如果不想承受这一风险,那不建议你(前来巴西观看奥运会)。”
至于非妊娠期和没有怀孕打算的女性,瓦格纳认为“不用害怕”。
“成年男性,或者非妊娠期女性能在5天左右产生抗体,这病就过去了,”他说,“我认为,不是孕妇就不用害怕。”
瓦格纳说,巴西政府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对寨卡病毒的警告,这一警告令全世界关注并严肃对待寨卡病毒。巴西研究人员正和美国方面合作,致力于寨卡病毒疫苗研制,最快可望“三五年内”制成。
继瓦格纳表态之后,巴西卫生部发表声明称,将强制要求地方政府上报寨卡病毒感染情况。卫生部长马塞洛·卡斯特罗说:“联邦政府清楚意识到,这是巴西面临的最大问题,政府将提供所需资源。”
病例不断
寨卡病毒源自非洲,通常经蚊子叮咬传播,会引起寨卡热,其症状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但极少有严重病例发生。然而,就巴西密集出现的小头症,寨卡病毒可能“难逃干系”。
世卫组织称,作为寨卡病毒重灾区的巴西,共计报告4000多例小头症疑似病例,其中确诊270例。此外,美洲地区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出现寨卡热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1日在日内瓦宣布,巴西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存在密切关系。
陈冯富珍在当天举行的寨卡病毒独立专家会议后说:“尽管还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但孕期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症存在高度可疑的因果关系。”
这是世卫组织继甲型H1N1流感、脊髓灰质炎及埃博拉疫情后再次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奥运在即
里约奥运会将在半年后开幕,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瓦格纳表示,奥运不会因寨卡病毒而取消。
为应对寨卡病毒,里约奥组委已连续两周、每天对奥运场馆进行清洁,以消除卫生死角,不给蚊虫提供滋生温床。奥组委新闻发言人安德拉达说,对奥运场馆的每日清洁或将一直持续到8月5日奥运会开幕,奥运会期间位于南半球的里约将是冬季,干燥凉爽的天气也不利于蚊虫滋生。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日在美国洛杉矶表示,他相信里约奥组委能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良好条件,巴西政府正采取措施保障奥运会。与此同时,巴赫欢迎世界卫生组织对寨卡病毒的警示,他强调,世卫组织并没有发布旅行禁令。
巴赫说,里约奥运会8月开幕时,里约天气寒冷,将抑制蚊虫滋生。据新华社
■新闻分析
寨卡在中国传播可能性不大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1日表示,小头症密集出现对母婴、家庭、社区及社会造成沉重负担,无需考虑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是否存在确定联系,小头症病例激增本身足以构成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世卫组织寨卡病毒紧急委员会主席、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学专家戴维·埃曼强调说,由于寨卡病毒不会造成严重的临床感染,因此目前美洲部分地区的寨卡热疫情并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这点亟须被证实。
自2009年以来,世卫组织先后将甲型HINI流感、小儿麻痹症和西非埃博拉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鉴于埃博拉疫情应对中的经验教训,陈冯富珍说:“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而是等待科学界确认寨卡病毒与小头症的关系,人们会问为什么不尽早采取行动?”
中国国家卫计委此前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冬春季,蚊媒密度较低,即使出现寨卡病毒输入病例,疫情传播扩散的可能性也低。
世卫组织负责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热带病事务的新任助理总干事任明辉1日对记者强调说,寨卡病毒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热带地区的埃及伊蚊,这种蚊子还能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任明辉说,中国目前所处的季节和地理位置与寨卡病毒传播带不同,不过中国南方地区需要警惕,寨卡病毒的传播带与登革热等疾病的传播区域一样,但这些疾病在中国均很少发生。
此外,任明辉表示,消除蚊子孳生的环境是降低寨卡病毒传播风险的关键,目前中国已准备着手今年春季的环境卫生工作。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