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e观察]“霸王级”寒潮来袭,这些商品却迎来暖流(6)

2016-01-22 09:31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超级“大寒潮”请提防这4种病

“大寒”撞上“大寒潮”到底会有多冷,极寒天气该如何安然过冬,快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症状1 心慌、胸闷等

诊断:心脑血管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医师朱波表示,进入冬季,高血压、心绞痛、心衰、急性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尤其在气温骤降的时候要特别引起重视。

◆预防的正确做法:气温骤降时要及时增添衣物,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人体头部的血管神经极为丰富,天气寒冷头部一旦暴露,就会使得血管收缩,不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还容易诱发感冒和面部神经疾病;勤测血压,如果发现血压波动厉害,要及时就诊; 适当锻炼身体,饮食均衡合理,保持心态平衡。

症状2 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中医师史锁芳解释说,冬令时节大自然呈现“天地闭藏,水冰地坼”之境,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急性扁桃体炎。

◆预防的正确做法:冬季绝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因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处于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使用加湿器、取暖器和空调等;多喝白开水,保持呼吸道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外出戴口罩。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通风差的公共场所。

症状3 下肢及关节发凉

诊断:“老寒腿”

天气变冷,要防寒痹,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寒腿”。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沈计荣介绍说,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招致寒邪的侵袭,脉络凝涩,气血不通,形成淤血阻滞,不通则痛,逢寒加重。

◆预防的正确做法:首先应该注意膝关节的保暖防寒,一旦发现不适,应立即到医院治疗,以免病情加重。一般说来,采用药物、针灸、按摩和理疗都是很有效的。在冬夜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沈计荣主任提醒说,患有老寒腿的老年人冬季尤其要预防跌倒。

症状4 皮肤干燥、瘙痒

诊断:皮肤瘙痒症

皮肤干燥、瘙痒是冬季最常见的问题,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闵仲生主任介绍说,冬季气候干冷,很容易使皮肤表面的水分、化学物质流失,皮肤毛孔收缩,血流量减少,使皮肤失去很好的滋养,出现干燥瘙痒。

◆预防的正确做法:注意护理好肌肤,及时涂保湿霜,最好是医用护肤品,使皮肤保持一定的润泽度;洗澡水温不可过热,肥皂要选用刺激性较小的,不可过度擦洗皮肤;体质怕冷、手足发凉、脉沉而弱,平时可多吃羊肉等温热食品,还要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关注“怪病”

别把寒冷性红斑当冻疮

最近南京气温骤降,市民王女士的面部、耳部以及腰部出现了一些水肿性丘疹和紫红斑,并伴有瘙痒和烧灼感。王女士以为自己得了冻疮,自行购买冻疮膏涂抹,但症状不仅没有缓解,甚至出现发热、关节痛等症状。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科李子海医生接诊后,确认其患了寒冷性多形红斑。

李子海医生介绍,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主要由寒冷引起末梢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皮疹多发于四肢末端、面和耳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水肿性丘疹及中央有水疱的水肿性紫红斑,或可呈轻度出血性红斑,皮损多伴瘙痒。从外表看,寒冷性多形红斑的症状和冻疮很像。

李医生提醒市民,预防本病的方法是在寒冷季节到来之前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另外还要注意肢体暴露部位的防寒保暖,切不可“美丽冻人”。要学会区分冻疮和该病的症状,以防耽误治疗。(本文综合自新华网、杭州网、厦门网、羊城晚报、金陵晚报等)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