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高层换血频繁
四大券商董事长换人
纵观2015年的资本市场,可谓是跌宕起伏,暗流汹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券商在今年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券商高层人事变动尤为密集。特别是持续三个月的股市巨震之后,让一向“高大上”的金融业,特别是证券行业成了人事变动高危区,一股高管离职风潮正在券商行业涌动。
近日,券商圈最轰动的人事变动发生在华泰证券。12月18日,华泰证券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当日收到执行董事、董事长吴万善的书面辞职报告。吴万善离职的消息让业内人士也颇感意外,作为华泰证券的元老级人物,吴万善带领华泰证券从区域性中小券商成长为排名前十的大型券商,并实现了A股和H股的上市。
而在排名前十的大型券商中,除了华泰证券外,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也在今年经历了董事长的调整。其中,今年4月份国泰君安证券领导班子正式宣布调整,因筹建证通公司需要,担任国泰君安董事长的万建华被免职,由党委书记、总裁杨德红接任;今年10月份,49岁的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的去世震惊业内;而中信证券的“灵魂人物”、在公司任职13年的董事长王东明于11月17日宣布因年龄原因退休。
除了董事长调整外,今年券商其他高管变动也十分频繁,而高管离职最频繁的时间段是今年下半年。9月16日,国海证券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彭思奇辞职;9月29日,国泰君安副总裁顾颉离职,其夫人也随同其从国泰君安辞职;10月8日,开源证券总经理王兆华辞职,仍担任该公司董事;10月14日,东兴证券副总经理高健辞去了其副总经理以及在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兼任的一切职务;10月22日,东北证券总裁杨树财辞职,但继续担任该公司董事长一职。
除了正常离职外,今年券商高管涉案被调查也明显多于往年。据记者统计,截至12月29日,今年共有20名券商高管“出事”:13人确认被带走调查,6人失联,1人被撤职。其中中信证券因独占15大席位而格外受瞩目。业内人士称,这是券商行业继综合治理之后掀起的最严厉监管风暴,整个行业格局有望被重塑。
点评:与其他金融机构高管离职主要因为互联网金融的挖角不同的是,证券行业的离职高管则大多没有透露最终去向。从以往的经验看,券商高层离职一般会选择进入一级市场,专注于做PE投资人的不在少数。PE投资人的专业门槛高,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积累和人脉要求皆很高。过往20年的证券市场中,券商高管因为跳槽、工作调动和年龄等原因离职已经非常常见。但今年的特殊情况是,金融反腐力度加大在客观上也加剧了券商高管的离职潮。
券商两次联合救市
自营业务成影响券商业绩最大变量
7月4日下午,一份联合公告引爆了那个夏日里的最热话题。
21家证券公司通过证券业协会发布公告称,动用净资产15%、合计不低于1200亿元的资金投资蓝筹股ETF。据公开数据显示,这21家券商的行业规模占比超过60%,自营股票规模占比超过80%,行业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占比73%,优质流动性资产接近6000亿元。
券商的救市行动还不只这些,除了通过划拨资金到证金公司的统一行动以外,还有多家券商以不同形式为维护证券市场稳定而出钱出力。7月7日,新时代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高管将合计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融通基金的新发产品及存续产品,并承诺至少持有一年以上,同时号召公司全体员工认购融通基金的新发产品及存续产品。
9月初,券商联合救世吹响第二次号角。9月1日晚间,国泰君安、国海证券、长江证券、太平洋证券等13家券商同时发布出资公告。此次参与资金汇集的证券公司多达50家,具体证券公司为7月末净资产排名前50的券商,按净资产的20%与证金公司进行收益互换交易。其粗略统计下来,此次将汇集约1000亿元左右维稳资金。与此前投入救市的2万亿元资金相比,此次增量显得意义不大。业内人士认为,全行业的参与体现出证券行业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责任,也进一步捆绑证券公司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失灵的极端情况下,行政介入是必要的手段。
与此同时,在券商参与救市后,自营业务成为最大变量。自营投资占净资产比例可能接近50%,业内人士预计,如此高的自营仓位使其成为影响下半年乃至明年券商业绩的最大变量。
点评:券商联合救市也引起了颇多争议,有法律界的人士质疑当时21家券商联合救市行为的合法性,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特别时期,特别操作”。而5个多月过去后,人们发现7月份“救市国家队”21家证券公司中竟有多家公司因两融业务违规和场外配资等问题被重罚,令人唏嘘感慨。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些前所未有和难以预料造就了券商惊心动魄的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