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给企业“抛绣球” (2)

2015-12-21 11:51 经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给企业“抛绣球”

将对世界经济繁荣发挥作用

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预测,中韩FTA生效5年内,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4至0.6个百分点,韩国经济增长率有望最高提升1.25个百分点。澳大利亚方面的研究也显示了类似的积极成效。

与此同时,一个共识正在形成:贸易环境优化的影响是整体性的,惠及的不止是消费者、某些企业,甚至不局限于相关国家。

中、韩、澳三国,都是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经济体。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扩大贸易与投资是应对经济下滑的良药。因此中韩、中澳FTA协定的顺利实施,不仅为相关方经济发展装上“新引擎”,也将对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繁荣发挥积极作用。

中韩自贸区是东北亚地区第一个自贸区。记者在与中、韩两国企业接触中发现,经贸界人士都期待,中韩在自贸区建设上“先行一步”能产生示范效应,带动已经进入第九轮的中日韩自贸谈判向前迈进。

对接东西两大经济体的中澳FTA,是继中韩FTA之后,亚太地区又一个重量级自贸协定。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此前曾表示,该协定面向中国“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倡议,对接澳大利亚“面向亚洲”的政策构想,必将有力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按照中韩两国约定,双方承诺在协定签署生效后,还将以负面清单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并基于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投资谈判。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自贸区对经贸促进的效果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充分发挥自贸协定功能,需要双方按期落实承诺并持续推动创新。

>>延伸阅读

中国绘自贸区路线图

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协定20日正式生效,中国的自贸区路线图进一步延伸,助推外向型经济迈出新步伐。

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迄今对外签署的覆盖议题范围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而中澳自贸协定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很高的自贸协定之一。

至此,中国已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共14个,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自贸区。自贸区谈判2002年启动,2010年1月正式全面建成,零关税覆盖双方税目的90%至95%。

2006年10月,中国与智利自贸协定开始实施,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2007年7月,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这是继东盟和智利之后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三个自贸协定,也成为两国关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08年4月,中国和新西兰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2009年1月,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生效;2010年3月,中国-秘鲁自贸协定开始实施;2011年8月,中国与哥斯达黎加自贸协定生效,这是中国与中美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一揽子自贸协定。

2014年7月,中国-冰岛自贸协定和中国-瑞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此外,14个自贸协定还包括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除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国还正在推进9个自贸区谈判。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自贸区、中国-挪威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中国-斯里兰卡自贸区和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区谈判等。中国还在推进与新加坡的自贸区升级谈判,与巴基斯坦自贸区第二阶段谈判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谈判。

对于未来中国的自贸区战略,中国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总体要求,规划了新的“路线图”。

意见对中国自贸区建设布局在周边、“一带一路”和全球三个层次做了规划:一是加快构建周边自贸区,力争和所有与中国毗邻的国家和地区建立自贸区;二是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自贸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建自贸区,形成“一带一路”大市场;三是逐步形成全球自贸区网络,争取同大部分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大国、主要区域经济集团和部分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构建金砖国家大市场、新兴经济体大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市场等。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作者:乔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