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持续发力
电企资产证券化加速
今年以来,国企改革如火如荼。上市公司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主题之一。
长江电力此次重组通过实施金沙江溪洛渡和向家坝梯级电站资产证券化,三峡集团和川能投、云能投大幅提高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同时,三峡集团践行了长江电力2009年三峡电站发电资产整体上市时的承诺,从根本上避免长江电力与三峡集团潜在的同业竞争,符合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要求。
而让市场惊喜的是,长江电力未来仍有巨大的资产证券化空间。
据了解,在2020年乌东德和白鹤滩将完成投产和注入,长江电力装机将进一步增长至7173.7万千瓦,增幅为57.54%,拥有世界前12大水电站中的5座。
“资产重组证券化已经是如今国企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模式。”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特别是在近段时间国资委加快了央企重组,资产证券化也被认定为混改的重要手段。在国资委推动国企整体上市的趋势下,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资产通过超大规模优质资产重组进入上市公司,对于长江电力来说是个好事情。
实际上,自股改以来,电企大股东解决同业竞争、逐步资产注入的承诺未完全兑现。因为2012年之前,煤价较高,电企盈利能力欠佳。尤其在2008年-2011年间,火电利润率曾触及负值,不满足资产注入的相关条件。但2012年之后,煤价不断下跌,火电赚了个盆满钵满,而水电则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且较高的盈利水平。
数据显示,电力行业资产证券化率从2000年的17.21%提升至2014年的37.08%,增速较慢且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本轮国企改革政策驱动下,电力行业资产证券化有望提速,电力行业正在迎来资产证券化新时代。
因此,电企资产注入已经时不我待,尤其在新电改预期下,还有望继续加速。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国企改革大潮中的资产注入将提供较大外延式成长空间,增厚电力公司业绩。对发电集团而言,将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兑现之前所做承诺会是大概率事件。
私募大佬潜伏三年
重阳系32亿元豪赌长江电力
长江电力如此庞大的重组,更是吸引了社会各路资本的参与,其中也包括不少资本大鳄。
根据公告,长江电力拟非公开对象发行股票20亿股并募集资金241.6亿元,特定投资者包括平安资管、阳光人寿、中国人寿、广州发展、太平洋资管、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重阳战略投资。
对此,长江电力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优质财务投资者,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提升法人治理水平。同时,积极引入其它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进一步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了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而引入各路投资,除了长江电力正在积极推动混改以外,此次重组对各路资本来说,也颇具诱惑力。
值得注意的是,私募大佬裘国根旗下的重阳战略投资拟出资4.23亿元认购长江电力3500万股股份。
据了解,重阳战略投资98.00%股权被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另外2%股权被裘国根持有。同时,裘国根、骆奕持有重阳投资各50%的股权。
《证券日报》记者从长江电力三季报中发现,重阳系旗下四只产品分别位列长江电力第七位到第十位股东,持股数量为3.43亿股,比例高达3.52%,按照最新股价13.6元/股计算,重阳系持有长江电力市值为46.5亿元。不得不说,重阳系先知先觉,可谓提前布局长江电力。
实际上,重阳系早就相中长江电力,近几年来一直在加速布局。
从2012年三季度到2014年三季度,重阳系以“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的名义买入,从最初的8175.01万股逐步加仓到1.39亿股,占比为1.42%。
在这两年,长江电力的股价在5.5元/股到7.5元/股左右震荡,《证券日报》记者粗略计算,重阳系在此期间的投资约为8亿元。
同时,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至2015年上半年,重阳系继续加仓,持有长江电力股份从1.39亿股增至3.43亿股,持股数量增加2.04亿股,按照期间每股新增成本平均10元左右计算,期间,重阳系持有长江电力新增股份成本在20亿元左右,加上此次认购公司发行股份的4.23亿元以及上述前期投资8亿元,总投资共约32亿元左右。
重阳系为何如此青睐长江电力并连续三年不断加仓买入、积极参与其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