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力超千亿元的重组让资本市场颇为惊叹。
今年,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其中,提高资产证券化率是国企改革的主题之一。对于电企而言,将集团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是提上日程,但是如长江电力如此大规模的水电资产注入并不多见。
分析师认为,国企改革大潮中的资产注入将提供较大外延式成长空间,增厚电力公司业绩。
而在此次重组中,长江电力还积极引入其它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推动混改。
其中,私募大佬裘国根旗下的重阳系斥资4.23亿元参与其中。而实际上,重阳系早在三年前就已经潜伏在长江电力,这几年一直在加仓布局。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重阳系旗下四只产品分别位列长江电力第七位到第十位股东,持股数量为3.43亿股,比例高达3.52%。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粗略计算,近几年,重阳系共豪掷约32亿元逐渐布局长江电力。
对此,重阳系方面表示,长江电力具备相对确定的成长性,既包括外延式和内涵式增长,也包括电改带来的制度红利。
实际上,长江电力也已经看到新电改带来的机遇,欲抢占先机。今年9月份,长江电力与福能股份联手成立福建省配售电公司。在此前,长江电力通过资本运作已经在全国各地积极布局,参股多家地方能源平台,分别布局华中、华南、华东等主要售电市场。
需要一提的是,长江电力作为国内水电装机规模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在新电改中的优势也较为明显。因为与火电相比,水电的成本较低。而售电侧放开售电后,水电被认为是此轮电改的最大掘金者。
业内认为,2016年水电行业的投资价值有望重估,在新一轮电改落地后,水电电价提升打开空间。而长江电力以水电母舰身份介入电改,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利匪浅。
超千亿元规模重组
最大清洁能源上市公司问世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的巨型重组不再少数。但从重组金额和规模来看,最令市场震撼的非长江电力莫属。
11月6日,长江电力发布公告称,拟发行股票35亿股(12.08元/股)并支付现金374.24亿元购买三峡集团、川能投、云能投持有的三峡金沙江川云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云公司)合计100%股权。
本次交易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川云公司100%股权,第二部分为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需要一提的是,此次重组预案涉及的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股权交易价格约800亿元,配套融资241.6亿元,是近期国内资本市场具有重大影响的资产重组。
收购的川云公司主要负责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的开发和运营,两电站总装机容量1860万千瓦,主要供电于浙江、广东和上海地区,核定全年发电量共计878亿千瓦时。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可控装机容量提升73.6%,以2014年为基数的发电量提升75.3%。
“此次资产注入将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同时川云公司拥有的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可产生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能够改善长江电力的财务状况。
还有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因为两个水电站分别在当年6月份、7月份全投产,年度产能贡献不全。预计川云公司全产能贡献年份净利润为近80亿元。
而根据长江电力的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94.93亿元,同比增长0.46%,每股收益为0.5753元。
不难发现,上述两个水电站近每年80亿元的净利润对于长江电力而言,不容小觑。
事实上,这并不是长江电力第一次从三峡集团手里收购水电资产。从2003年,长江电力开始陆续收购集团的三峡电站机组,从2003年收购的第一批280万千瓦机组,到2012年收购最后一批210万千瓦机组,公司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从2003年到2014年的11年间里,装机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4.8%。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电力目前是国内水电装机规模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长江电力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实施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四库联调”,能充分发挥梯级电站联合调度效益,有利于提升水能利用与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进一步提高长江电力盈利能力、巩固长江电力全球水电行业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