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吃自助餐吃相“恐怖”?呵呵!
在西餐馆里,理直气壮地要求提供中餐服务;自助餐变“自加餐”,食物聚摞成塔,吃不完以至于被外国人投诉浪费食物;就餐时推杯换盏,大声聊天……近日,新华社报道的国人在国内游和出境游中的餐桌陋习引发热议。对于国人用餐中的吃相问题,有网友认为这是“要吃垮自助餐厅的节奏”,不文明。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所致,不用上纲上线。
实习生辛亚娥
媒体在报道国人在国内游和出境游中的餐桌陋习时写道:“‘杯不出栏,筷不出缘。’我国古人如是讲究用餐礼仪。国民之‘吃相’,关乎国民素养和国家文明形象。这些年,但凡有过出国、出境经历的中国人,大多有这样的感觉:只要走进中餐馆,或是有中国人用餐的地方,氛围遽变,热闹无比,了无国内国外、他乡异乡之别。此一现象延绵有年、诟病不断。”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对于自助餐文化、国民素质等方面的热议。
大学女生小刘认为自助餐厅最大的看点就是能吃多少吃多少,可以省去许多点菜的麻烦。她说:“现在网上流传着众多自助餐攻略,打着‘扶着墙进,扶着墙出’的口号,其实并没有什么错。”
市民温先生讲述道:“有一次吃自助餐被朋友说‘你怎么这么能吃呀!’我一下子食欲全无,从此以后,每次去吃自助餐都像施了魔咒一般,总感觉自己太能吃,感觉不好意思。”
网友“小寒号”则认为,自助餐最人性化的一面就是付了钱管吃饱,然而到了很多人眼里,自助餐沦为了一次性付了钱、必须把它超值地吃回来的大餐。那这样的话,吃得太撑不舒服,其实失掉了自助餐的真义。
刘先生是一家西餐厅的负责人,他说自助餐本是“舶来品”,但也演变成了中方饮食文化的一分子。“中国人聚餐图的就是热闹的气氛,有饭大家一起吃,这与西方的分餐制迥异,不过是两种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差异。朋友一块聚个餐,推杯换盏、划拳擦掌也是不可少的,也没人觉得不妥,只是把这种文化带到别的国家,依然故我,就会引起人家的不适。”
自助餐厅:
吃多少不算事儿 但最好光盘
应付少部分特别能吃的“饕餮客”,自助餐厅自有妙招。“很多自助餐厅把用餐时间限制在2小时。”朝阳区一自助餐厅老板徐先生告诉记者,胃排空时间大约在2至4小时,限制用餐时间可以让客人“速战速决”把胃填满。
徐老板介绍,在一些“先点单再上菜”的日本料理自助餐厅,服务员采取的则是拖延战术:第一批点单迅速上菜,后面的加单则是能拖就拖。产生饱腹感需要一段时间,客人一开始吃得急,再坐一会儿就感觉饱了。还有就是在甜点、主食的种类和质量上下工夫,把这些容易饱腹的食物做得特别好吃。
面对某些食客食物过剩和故意刁难等问题,徐先生表示“无语又无奈”,他说为杜绝食客浪费现象,店里规定“每剩100克加收20元”。“我们餐厅几乎没有进行过这类罚款,因为现在浪费食物的人不多,虽然有些顾客会有少量浪费,但在劝说后都会吃完再走。所以收银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
徐先生说,餐厅内部有提倡光盘行动的通知,每个顾客在引导入场的途中,以及收取买单凭证时,就有服务人员提醒客人不要浪费,且餐厅每层设定了浪费监督员,在用餐期间巡场检查,并友善提醒客人的浪费行为。
导游和专家:
别丢脸!出国就得克制点
记者采访了常年带团出游的米先生, 他告诉记者,去年9月他带20个人的团队去欧洲旅游,其中有几顿餐饭是自助的形式,游客们在餐台看见什么拿什么,每个人面前食物都堆成小山,但很多东西游客只咬一口就扔到了一边。
米先生认为,旅行社要主动地承担这方面的责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推广文明理念,增强游客文明意识。但提升游客文明素质单靠说教效果并不明显,游客们也应该学习一些餐桌上的文明礼仪,收敛自身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出境游的时候,要自觉尊重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维护好祖国的“面子”。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杨利慧认为,中国人在吃自助餐时多吃多拿的习惯可能与节省经济有关。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在中国讲求热情热闹没问题。
杨利慧教授谈到:“像现在国外的许多麦当劳店都会设置专门的生日聚会桌宴,既可以满足青年们释放个性和自由的需求,又可以避免给邻桌就餐的顾客带来不便。”杨利慧表示入乡随俗是很重要的礼仪习惯,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时应尽可能在保持自身传统习俗的同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中西方的文明差异下,中国人应注意在不同的场合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不为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