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城市发展又到“变轨”时 呼唤差别化施政

2015-12-17 09:41 上海证券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37年,城市发展又到“变轨”时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前瞻

37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犹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现在到了向“更有质量”变轨时。

在高规格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未来中国城市工作定下基调: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增强城市宜居性、改革完善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纲举目张。一张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已摆在面前,城市工作会议如何施工引发社会的热议。

阔别37年:城市工作到拐点

上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还要追溯到37年前的1978 年,这次会后,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基本厘定了此后约 30 年时间中城市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基本思路,中国城市建设自此迎来了一轮大发展。

“中国城市工作会议的密度特别低。30多年前是改革开放的开始,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开端。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城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牛凤瑞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国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在这个时点,召开中国城市工作会议,是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据统计,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接近55%,相比改革开放之初不足20%的城镇化率,有了巨大进步。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在30%到70%之间是城市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预测,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意味着更多农村人口会进入城市。未来的城市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更加重要。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农村社会”迈入“城市社会”,势必带来城市管理模式、经济和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的根本变化,城市发展理念、规划和管理体制亟须改革完善。

“当前,各方的诉求越来越多,城市间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复杂交织。可以说,当前中国城市是各种问题和矛盾交汇的中心,此时召开中国城市工作会议,厘清工作思路,恰逢其时。”

牛凤瑞说,“以稳增长为例,当前稳增长的主体是城市,同样,城市亦是当前转方式和惠民生的主体。以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问题为例,就集中于城市之中。”

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也向记者表示,现阶段有必要对中国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梳理,以求为城市新的发展阶段明确方向。

城市发展:差别化施政

据了解,包括城市规划、住房政策、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等在内的若干重大问题,都有可能在这次城市工作会议上确定基本的政策取向。

“差别化将是未来的城市施政的主题词之一。”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众口一词。

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化。完善设市标准,实行特大镇扩权增能试点,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地级市、县城和中心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方便农民就近城镇化。

11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增强城市宜居性,引导调控城市规模。

14日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要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

“这些是城市工作的大政方针,接下来要有一系列实际操作问题进行讨论。”牛凤瑞对记者说,由于目前中国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城市工作也会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提出各自更为具体的有差别性的操作方案。

牛凤瑞说,中国的大城市也各有不同,为此对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运行成本的平衡,需要仔细地研究讨论。一方面要解决已经有的“大城市病”,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我们更要以史为鉴,权衡利弊,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尽量避免大城市病的重演。

事实上,这一理念在去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就已明确。

该规划提出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规划要求,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至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而在今年9月份,国家发改委还专门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上,探讨如何“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要求“把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等问题。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作者:于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