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诺“牛皮不怕吹破”
高估值必需高业绩承诺支撑,这是上述几个案例的共同特征,如此才能保证并购的市盈率与行业平均市盈率持平甚至更低。而疯狂对赌在近年的并购浪潮中已经渐成惯例,牛皮吹破者屡见不鲜,但是后来者不仅鲜有忌惮,甚至更谙此道。
业绩承诺这催肥药颇有玄机。“资产方卖资产实现几十亿的套现,假设到时承诺利润无法实现,拿出几个亿来补偿又会怎样,反正大头的收入拿到手了。公司靠一个并购推高股价,到泡沫将破之时,会有下一个并购接踵而至,周而复始。”有资深投行人士对上证报记者如此表示。
上述几家公司的对赌同样大胆。例如,赤峰黄金收购标的威海怡和最近的一次股权转让是在今年6月,威海怡和9.29%股权转让价为2600万元,对应全部股权估值应为2.80亿元,而本次收购中威海怡和却作价8.10亿元,估值暴涨近两倍。从业绩来看,威海怡和2013年、2014年、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474万元、-595万元以及2859万元,而其2015年、2016年、2017年的承诺净利润为5580万元、6760万元、8510万元,也就是说,单单今年最后一个季度,其就要实现接近前三个季度总和的业绩,压力不算小。
更令资本圈讶异的是金刚玻璃并购重组案。金刚玻璃拟购标的OMG新加坡在1年多的时间内,估值从9000多万元暴涨至30亿元,暴涨约30倍,预估增值率高达2453%;期间每一次股权转让,都是一次估值的快速提升。如此高昂估值的背后,是大胆的业绩承诺,将OMG新加坡的承诺期平均市盈率降至9.38倍,对应行业内荣信股份收购梦网科技、神州信息收购中农信达等并购案的11.93倍平均市盈率而言,还显谨慎。
可是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呢?数据显示,OMG新加坡2013年、2014年、2015年1-10月内的净利润分别为-38.51万新加坡元、758.46万新加坡元和1476.31万新加坡元。这样一家2013年成立、2014年起才开始盈利的标的企业,却承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净利润金额不低于4500万美元、5000万美元、5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8亿元、3.2亿元及3.51亿元)。
如此大胆的业绩承诺,拿什么来兑现?有多大把握兑现?值得持续跟踪。
值得一提的是,已经有先人摸索出如何在牛皮吹破时将“损失”降到最低。金科股份近日的公告就是典型。金科股份子公司金科新能源曾于2014年12月与招商昆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等相关协议,收购其持有的华冉东方90%股权,工商变更很快就已完成。当时,招商昆仑承诺,华冉东方2015年实现的净利润将不低于1亿元,2016年与2017 年的净利润累计之和不低于3.5亿元,否则将进行补偿。然而今年12月初,金科股份却宣布,同意终止业绩承诺及补偿条款,并将金科能源应付招商昆仑的股权转让价款由6.3亿元下调为5.3亿元。
这一变动迅速引起监管层的注意。公司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披露,华冉东方2015年1-11月实现的净利润仅1647.83万元,若按照约定的业绩承诺口径,华冉东方2015年1-11月所模拟计算的净利润应为4450.40万元。按此推算,年度业绩补偿应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双方已一致决定,终止业绩承诺和补偿协议,从而缩减股权转让款,改为原股权转让方一致行动人对华冉东方增资入股利益捆绑,以及成立新能源产业基金等动作。
“只要关系好,业绩承诺是否作数都好商量。违约成本与转让收益相比已不值一提,谁还会怕牛皮吹破?”有分析人士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