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端酒店却遭后来者超越
经济型酒店神话的破灭并不单单发生在如家身上。7天、汉庭同如家也难逃此劫,几家经济型酒店产品服务同质化严重,它们不得不依赖降低房价来争夺客源和市场份额。经济型酒店关键盈利能力指标RevPAR逐年下滑。有媒体指出,经济型酒店每天每间客房行业平均利润很多只能达到10元左右。而如家则因转型上的失利承受了更多的损失。
在惨烈的经济型酒店竞争下,国内多数经济型酒店都不得不把目光投向潜力更大的中端市场。赵焕焱也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酒店可以在理想的地段升级为中端品牌酒店,提高房价和收入”。
锦江集团在2013年推出了锦江都城品牌,截至2014年12月,同样突破40家,覆盖全国26个城市,预计未来三四年能够达到100家的规模。
铂涛集团的中档覆盖更加全面,有将咖啡文化与酒店相结合的喆啡,有定位潮人的ZMAX潮漫风尚,有争取女性消费者的希岸,以及开店速度持续领先的麗枫等四大中档品牌。
今年4月初,如家推出了中端酒店品牌“如家精选”,该品牌定位于年轻的商务人士,设计主打英伦风格,该品牌推出后,如家2008年推出的中端商务连锁品牌“和颐酒店”则升级至中高端酒店。
如家精选代替和颐酒店,后者则向更高消费层次升级。看似合理的过度却也暗含如家的无奈。提起和颐不得不说,在中端酒店市场中,如家确实是较早的尝试者之一。但是,其中端转型战略却并未成功。
和颐是如家在7年前推出的新型连锁酒店品牌。2008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高度同质化,如家想在装修和服务上力求个性化。和颐就是那时候如家定位中端酒店市场的品牌。而之后,作为竞争对手的华住在2012年推出了全季酒店,它照搬了和颐的价格,却通过简化装修材料和设施降低了造价,选用的洗漱用品、床品、地毯也更便宜。
“很多人将如家的和颐跟华住的全季当成同样的中端品牌,但它们的设计和造价都是不同的。”如家集团品牌总监许洛玮曾向媒体澄清。来自《第一财经周刊》今年4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和颐的单间房造价为12万元,全季只有9万元。
成本永远是加盟商最为在意的要素之一。而在选择加盟全季还是和颐上,加盟商会仔细地计算每一个酒店品牌的投资回报率。同样大小物业的租金和员工薪水的成本相差不大。成本差异最大的部分在于房间造价和销售价格。加盟和颐,加盟商要以每间房12万元的价格改造房间,整栋硬件改造价格约2400万元。加盟全季,则意味着加盟商只需花1800万元。投资全季显然更为划算。
全季和和颐的现状无疑是上述推论的最好佐证。2014年,全季的全国平均入住率为93%,新增加盟店35家。和颐的加盟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如家也没有为它建更多的直营店。
“新产品都有一个定型的过程。”许洛玮说。但7年的定型期显得太漫长了。孙坚原本希望和颐的房价可以在经营一段时间之后慢慢提上去,这样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酒店了。
公开资料显示,全季出现之后的几年间,孙坚一直强调和颐与全季在产品上的不同:全季是经济型的升级版,不是真正的中端,和颐才是。但市场并不会顾及孙坚的说法,如家的和颐酒店无疑输给了后来者全季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