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魔力”助推下 次新股或延续“疯魔”状态(2)

2015-12-02 09:20 上海证券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疯魔”次新股

再融资冲动

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后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资金,或是筹划资产重组,涉及资金额度也是远远超过上市时的募资金额。

除了高送转预期、解禁期临近这两大传统因素,此前IPO规则调整也给次新股投资带来了新的投资逻辑。

按照现行的新股发行规则,公司IPO时已经没有了曾经“红包满满”的超募资金,与行业平均市盈率相匹配的发行估值也使得新股在上市之后难有大把现金,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困扰着不少上市公司。

正因如此,“先上市再腾挪”成了不少新股的选择。就在上半年的牛市中,已有大批次新股在上市之后不久便火速停牌,或是定增募集资金,或是筹划资产重组,涉及资金额度也是远远超过上市时的募资金额。

以昆仑万维为例,其在8月初曾拿出一份高达25亿元的定增计划,拟投入巨资掘金海外互联网金融业务、游戏P2P业务及软件商店业务,实现原有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而公司在半年前登陆创业板时,总计才募集了14.21亿元资金,远低于上述一轮定增的募资水平。

“监管层并未对IPO以后的再融资规定间隔时间,而在IPO控制发行价的背景下,有些公司为了尽快上市会主动降低融资规模,待成功上市后再通过定增‘补血’。”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在其看来,在上市之后再次启动定增几乎成了次新股们的必备动作,此前行情较好时,已有不少次新股率先出击,拿出了定增方案,但有些因为行情变化等原因未能成行。

在上半年的牛市中,类似昆仑万维的情况并不少见,此后由于市场大跌,次新股停牌筹划重大事项的案例一度减少,但近期随着市场逐渐转暖,不少次新股又开始摩拳擦掌,筹划资本运作。

例如,今年3月26日上市的北部湾旅在10月中旬就停牌筹划重大事项,而该事项可能涉及购买资产类的重大资产重组。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约有十家次新股处于停牌状态,而随着市场稳定,这一数量有望再度增加。

上述私募人士则认为,辨析次新股资本运作的投资逻辑更为复杂,但大体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佐证:首先,次新股所处行业有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压力及可供收购的非上市资产,在拥有了A股这一融资工具后,次新股往往愿意借力占据行业优势地位;其次,次新股前期IPO融资额有限,目前手中现金并不充裕,这将助推公司尽早实施再融资;再次,公司在IPO时的募投项目仍需资金投入,或者产业链配套支持,公司为了后续发展也会考虑资本运作。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作者: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