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路难行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可口可乐北京公司就被列入了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环保局共同发布的“重点水污染企业名单”,当时相关部门表示,可口可乐的污染物排放是达标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这对于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饮料行业相对于其他工业来说,污水的污染程度还是相对较轻的。”
长期从事环评及环保研究的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主任向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饮料生产行业,传统上来讲,算得上是污水排放的“大户”,其污水中主要是富营养化物质。
“这种和化工等其他行业不一样。它用水量大,所以排量大。但是水里面没有特别多危害性特别强的物质。不像化工厂可能里面有很多化学品,不像冶炼厂有很多重金属。水的特点主要是一些富营养化的物质。但是,因为它的量大,对局部地区小环境的影响、排水以后对当地水的指标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我们在乎公众的健康、社区的发展与环境的共生。”甘肃中粮可口可乐公开表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其日常运营的重中之重。在可口可乐的网站上刊登着可口可乐郑州厂废水循环再利用的小故事。《可口可乐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2012-2013》中,该公司提到,2013年他们生产每升饮料的用水量比上年降低1.5%。
可口可乐在环保路上走的并不轻松,尤其是在印度。
仅以2003年为例,在这一年中,可口可乐先后经历了“饮料中含有杀虫剂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毒可乐风波”以及被指控“过度使用当地水资源,强迫村民放弃农业种植”的环保官司,各地的灌装厂也经常受到当地村民游行示威的滋扰。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5年8月19日,印度南部喀拉拉邦污染控制委员会主席G·拉杰莫汉以“不符合环境法规”为由,责令软饮料巨头立即关闭在该邦的一家大型瓶装厂。
当地人士表示,“该厂没有适当的废料处理系统,从这家工厂排出的污水影响了邻近村落的饮用水”。据他介绍,可口可乐的这家分厂拒绝透露排放污染物中的镉含量,污染控制委员会当天已经对其发出关闭通知。
直到2014年6月,由于被当地农民投诉用水过多,印度北部一家可口可乐装瓶厂还被勒令关闭。
合资管理困境
对于此次事件中的管理缺失问题,可口可乐方面也坦言,“甘肃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对近日发生的污水监测事件高度重视。公司已第一时间按照相关政府部门的要求进行了整改,相关监测设备已于当日恢复正常运行。我们不能容忍这样的违规行为,对于管理上的疏忽,我们将以此为鉴,严格加强内部管理,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目前可口可乐的合资瓶装厂,在华工厂数量达到43家。业内人士介绍说,由瓶装厂负责生产、销售和地方市场渠道建设,而可口可乐公司负责品牌推广、市场活动和控制浓缩液。
“可口可乐的合资装瓶厂其实有一点类似于加盟商的性质,仅从内控角度来讲,可口可乐相对于合资伙伴会好一点。但是这次事情也显现出可口可乐在公司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甘肃省相对偏远,在人员配备、监管以及高层的飞行检查方面都可能有所欠缺。”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说道。
朱丹蓬还认为,根据可口可乐的回应,虽然此次事件是基层操作人员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讲都是有连带责任的,从直接主管,最高可能会追究到主管生产以及环保的副总级别的。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也会有相应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