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堂食“货真价实”,外卖“凑合了事”?

2025-07-31 14:33 人民网

来源标题:堂食“货真价实”,外卖“凑合了事”?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堂食、外卖标准不同的现象。

“很多菜堂食很好吃,点外卖就变味了。”消费者林先生说,不仅菜品口味有差别,感觉食材也有不同,有次点烧烤外卖,发现商家偷偷换成了更便宜的肉。

对此,经营一家烤肉餐厅的艾先生表示,对多数正规商家而言,操作上并不可行,“中午、晚上特别忙,大家只想赶紧把餐出完,别积压太多订单,很难有精力搞‘两套生产线’。”

一家咖啡厅的负责人王女士说:“店里有款咖啡,表面奶沫很受欢迎,如果做成外卖就必须做去奶沫处理,因为配送过程中奶沫会塌陷,导致顾客认为量少了或者中途洒了。为了避免质疑,只能被迫‘双标’。”

也有商家表示,不排除个别商家为了追求利润而用料“双标”。

相比原材料使用差别,“外卖分量不足”“线上线下价格不一致”等,是消费者反映更多的“双标”问题。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由于配送时间、距离等原因,外卖送到时,口感、食物形态会发生变化,很多消费者对原材料并不敏感,个别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较难被发现,消费者维权、举证难度大。

“商家应明确告知外卖、堂食标准是否相同。”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应进一步推广“明厨亮灶”,鼓励外卖商家在餐饮制作现场安装监控设备,让消费者能实时查看菜品制作。

业内人士建议,一些消费者认为的商家“双标”行为,属于当前法律法规尚未明确地带,取证相对困难,处罚难以明确;应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并建立线索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共治。

责任编辑:刘阳(QE0016)作者:王雨萧 胡林果 冯维健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