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感剧《黄大妮》正在江苏城市频道“第一剧场”每晚热播,该剧讲述了单身母亲黄大妮独自把5个孩子拉扯大的故事。按照亲情剧的一贯套路,作为第一女主角的黄大妮应该被塑造成一个坚韧、慈爱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教子有方、完美无缺,可是前十几集看下来,不少观众发现黄大妮这个母亲不仅没那么完美,在教育方式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争议,金陵晚报记者采访了主创。
女主演老父亲看剧后生气
不可否认,黄大妮是一个把心掏出来对子女的母亲,但是她在剧中“母爱泛滥”的种种表现,让观众有点不能理解。比如大儿媳江铁英一向霸道,为了争一间房子和婆家发生矛盾,不惜把婆婆黄大妮推倒在地,导致黄大妮住院。然而黄大妮却对其一再隐忍。儿子老三看不过去,经常和大嫂对着干,黄大妮却总是充当“和事佬”,让老三不要生事,结果助长了大儿媳的嚣张气焰。
还有,老三头脑发热要南下经商,没钱,黄大妮竟然跑去卖血,为儿子筹钱;老四和局长女儿一见钟情,甩了自己的初恋,黄大妮情愿给儿子背黑锅,也鼓励老四跟新女友交往……后面剧情里还会出现,老三经商回来,已经把和他一起去打拼的老婆蹬了,带回一个大肚子的女人。而黄大妮再次选择息事宁人,为儿子背黑锅。
凡此种种,很多观众都认为黄大妮对子女不是慈爱,而是溺爱。就连黄大妮的扮演者王茜华都透露:“我的老父亲看完这部剧后,生气地给我打电话,说全剧黄大妮一共有13处不应该的地方!”
导演:真实才能带来反思
既然是以黄大妮为第一女主角,为什么这部剧会把这个母亲塑造成一个有争议的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金陵晚报记者采访了《黄大妮》的导演沈航。沈航表示:“亲情剧都有套路,按常理我们应该塑造一个完美无瑕的母亲。不过我们就是要摈弃套路,刻意让这位母亲没那么完美,她的孩子也没那么完美,这样才真实。电视剧想要让观众有共鸣,或者有反思,就必须要真实。如果都按套路走,那就显得太假了,离大家的生活太远。”
王茜华也为自己在剧中的举动“开脱”:“我老父亲批评我这个角色,不少观众也在我微博里留言,我知道这个角色目前争议确实挺大。但在我看来,黄大妮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会对自己的儿女有私心,这样的私心在外人看来难免就是错。她希望儿女过得好,把自己的爱毫无保留地给儿女。我只想说,把儿女拉扯大的妈妈都挺不容易的,到了该享福的年龄,就别舍不得花钱,活得健健康康、高高兴兴的。”
■有一说一
我们身边不乏“黄大妮”
看了《黄大妮》,很多观众都很生气,气的是黄大妮的过于隐忍,对子女的过于保护。其实冷静之后想想,我们身边不乏“黄大妮”。她们凡事都为儿女着想,把儿女保护得像暖窝里的鸟儿,儿女如果犯了什么错,“黄大妮”们也是自己一肩承担下来。在她们的世界里,几乎没有自我,有的只是儿女。
可是,这样一味的付出真的合适吗?往浅了说,过度的母爱要么会让孩子形成依赖,这就是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的“妈宝男”,到了成家的年纪却还是一副长不大的样子;要么会成为孩子的负担,造成其叛逆心理。往深了说,有太多的负面事例表明,父母总是把孩子捧成掌上明珠,纵容孩子的小错,久而久之就有可能酿成大错。
笔者认为,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子女,两代人相处的过程中沟通最重要,谁都没必要永远站在隐忍、付出的那一方。“爱”这个字的含义非常丰富,不能只是一方盲目、永远的付出,而应该是相互的、理性的,这个相互和理性,就体现为平等。只有平等了,“爱”散发出的正能量才能更持久,家庭、社会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