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3月21日讯 吊放、运送、对位、拼装……3名操作工人仅用1个半小时,便可将一节长2米、重20吨的预制管廊构件稳稳对位拼装,若干构件拼接成段后,即可形成一段综合管廊的主体结构。在北京通州文旅区将军府东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北京建工的项目团队依托集团自主研发的机械化拼装技术为综合管廊的施工按下“加速键”。据悉,这是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也是全国首例采用全机械化拼装施工技术实施的装配式管廊施工。
将军府东路综合管廊工程是通州文旅区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项目之一,位于北京环球度假区东北方位,设计为单舱综合管廊,舱内敷设电力、电信、给水、再生水四类管线,工程总长326米,结构净空2.8×2.5米,单节管廊构件重20吨,相当于1.5头成年大象的重量。作为全机械化拼装施工的装配式管廊试验段,项目共有四个间隔段采用全机械化技术拼装施工。当前项目已完成全线长度的三分之二,按计划全线将于4月20日左右完成整体结构施工。
进入项目现场,没有成堆的钢筋模板、没有大型机械塔吊,也没有工地常见的噪声轰鸣和尘土飞扬,一台汽车吊,一套北京建工自主研发的“综合管廊运输拼装设备”,便是破解难题的关键:预制管廊构件通过吊车吊放至基坑内之后,被置于一台类似电动轨道台车的设备上,通过“台车”的运输慢慢靠近管廊主体结构,完成对接。过程中,台车搭配的主控电脑还会实时校准管廊构件的轴线高程位置,确保与既有主体结构相接的严丝合缝,下一个管廊构件同样照此施作,一节一节像“接龙”一样拼装,完成管廊的结构施工,全程只需3名工人对构件的位置偏差和连接进行辅助调整,实现了运输、对位、拼装全环节工序的全过程机械化作业。
全机械化拼装的施工速度有多快?北京建工将军府东路地下管廊技术负责人卞正涛算了一笔账:每节预制管廊长度2米,拼装完成用时1.5小时,按照满负荷状态下3名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可以完成6节管廊拼装计算,一段100米长的管廊结构只需10余天即可施工完成。而如果采用混凝土现浇方式施工,需要立起不止一台大型起重机械用于吊装、还需要安排大量工人,大范围工作面做好钢筋绑扎、支模等基础工作,同等长度的管廊施工,要30多个工人忙活一个多月。
微信图片_20190321135711
“通过全机械化技术的革新,我们的每百米管廊施工时间比传统现浇施工节省近一个月,所需工人数量只是现浇工法的十分之一”,卞正涛这样说道。
高效率、高精度、节能环保、实用性强,可以大幅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保障施工安全质量,并且可在施工场地狭小、下穿桥梁、架空线网等不利条件下施工作业……“管廊建造神器”的背后,是北京建工依托技术创新优势和绿色智慧全产业链实力,深度参与通州文旅区建设的成果。以将军府东路综合管廊项目为例,由北京建工旗下投资公司与通州文旅区合作打造的北京建工国通公司从顶层设计层面深度参与方案的规划,由北京建工旗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主力军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作为此项技术研发项目的牵头单位,与北京建工旗下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建研院合作完成拼装设备的研发和调试,与北京建工新型建材公司合作完成了预制管廊构件的深化设计和生产,并且最终由北京建工土木公司在实体工程中施工应用。肩负不一样的职责与使命,秉承一样的工匠精神与愿景,北京建工建设者正在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为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而努力。
北京建工国通公司自2016年开工全面负责规划、筹资、建设通州文旅区12平方公里范围内市政道路、桥梁、地下综合管廊等配套基础设施,北京建工国通公司副总经理齐康表示,将军府东路综合管廊的工程的顺利推进为全机械化拼装技术在综合管廊施工领域的推广运用提供了示范与实践经验。截至目前,通州文旅区内总计20条综合管廊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总长度22.5公里,未来北京建工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全机械化拼装技术等更多前沿科技成果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有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