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进博会新闻中心展现人文关怀 中外记者共享科技发展新成果[组图]

2018-11-05 17:38 中国网

来源标题:进博会新闻中心展现人文关怀 中外记者共享科技发展新成果[组图]

中国网11月5日上海讯(记者 董宁 郑亮 张若梦)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上会记者驻地——新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悉,此次博览会吸引了全球81个国家和地区、630家境内外媒体的4100多名注册记者参会报道。为了帮助中外记者更高效的报道博览会盛况,新闻中心咨询服务区、公共工作区等各功能区精心布置,无论是“无辐射、非接触、不停留”新型安检通道,还是“人脸识别”的智能储物柜,新闻中心在保障服务中不仅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新成果,还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多语种多形式、线上线下联动的发布模式,让博览会报道相关信息及时传到记者手中。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多语种多形式、线上线下联动的发布模式,让博览会报道相关信息及时传到记者手中。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安检通道监视器。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安检通道监视器。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11月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图为博览会会场外。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11月4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闻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图为博览会会场外。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机器人“小豹”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小豹”还能为记者提供智能引领、巡逻、访客邀约等服务。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机器人“小豹”回答记者提问。据介绍,“小豹”还能为记者提供智能引领、巡逻、访客邀约等服务。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记者通过人体安检通道进入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记者通过人体安检通道进入新闻中心。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进博会新闻中心内景。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进博会新闻中心内景。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进博会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记者无论坐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大屏幕获取新闻及各种采访信息,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进博会新闻中心公共工作区。记者无论坐在任何角落,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大屏幕获取新闻及各种采访信息,大大提高了记者的工作效率。中国网记者张若梦摄

上会记者刷脸存储个人物品。储物柜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降低了储物柜的误开率,还提高了安全性。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上会记者刷脸存储个人物品。储物柜采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降低了储物柜的误开率,还提高了安全性。中国网记者董宁摄

外籍记者办理电话卡。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外籍记者办理电话卡。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新闻中心提供多语种出行指南及参会指南,方便记者在本地进行采访活动。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新闻中心提供多语种出行指南及参会指南,方便记者在本地进行采访活动。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外籍记者使用护照办理中国电话卡。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外籍记者使用护照办理中国电话卡。中国网记者郑亮摄

责任编辑:刘雯(QF002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