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10月22日讯(记者 傅昱佳)记者从10月22日召开的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初步核算,2018年1-3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1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9.4亿元,下降1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34.9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696.8亿元,增长7.2%。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庞江倩表示,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也在转换,发展质量也在稳步提升。用两个词概括就是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总体平稳,就是指全市经济运行稳的格局进一步巩固了,这种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平稳,1—3季度全市GDP增长6.7%,这个6.7个增速虽然比上半年回落0.1百分点,高于年初预期目标0.2个百分点,也是保持在合理的区间。二是就业形势稳定。今年以来,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1.5%的较低的水平,就业保持稳定。三是物价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还是继续保持温和上涨的态势。
从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在指标综合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是总体平稳。说到稳中有进,是指高质量发展在稳步推进。具体来看,应该说是在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应该说有利地促进了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升和动能的转换。从质量变革来看,积极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高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1—3季度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按照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2.7%和14.6%,这个速度高于GDP现价增速,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是进一步增强。从消费结构来看,服务性消费占比超过一半,对总消费的贡献率也是达到75.5%。从投资结构看,高端产业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他们的增长应该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是增长了23.7%,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增长了37.8%。
第二,民生质量持续改善。一方面,我们的居民收入在稳步增加,其中低收入农户通过精准帮扶政策实施,增收的效果也非常明显。1—3季度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17.4%,这个速度高于全市居民收入增速8.5个百分点。同时,保障房的建设在稳步推进。保障房新开工面积增长了23.1%,这个新开工面积占全市新房新开工面积比重达到43.7%。
第三,城市品质在逐步提升。像交通领域的投资比较快增长,也是提升了城市交通的能力。前三季度,交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2%。另一方面,环境质量也在不断提升,1—3季度,全市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PM2.5的累浓度下降16.7%。
从效率变革来看,积极成效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源产出效率提高。从工业来看,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43.9万元/人,同比提高了6.1万元/人。从中关村企业发展来看,高新技术企业收入的利润率是9.1%,同比提高了 0.3个百分点,每名从业人员实现的收入和利润也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是提高了11.4万元/人和1.7万元/人。另一方面能源利用效率在提升。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下降5.5%,在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降幅超过10%,同时能源的清洁化程度也在提高。清洁能源占规模以上能源的比重达到73.7%,同比也是提高了5.8个百分点。资源产出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也反映北京的发展更加高效集约。
从动力变革来看,这个成效抓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创新表现活跃,驱动作用增强。1—8月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增长17.6%,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收入增长35.5%,占总收入16.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二是新经济在蓬勃发展。1—3季度,全市新经济实现的增加值按照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3.6%,快于GDP名义的增速。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三是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成效非常明显。1—8月,服务业扩大开放六大重点领域中,规模以上非公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15.4%,这个速度快于六大领域的整体增速1.7个百分点,这个也反映出非公经济的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应该说前三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是稳定的,质量、效益、动力三大变革也在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全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