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北京市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标准”征求意见 家门口的事由老百姓做主

2018-08-23 16:32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8月23日讯 “平价餐馆、理发店少,便利维修、家政服务、老年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备,药店药品的种类也不够齐全,另外,年轻人社交休闲的咖啡馆、书店也亟待普及。所以我建议,街区商业生态配置能够把各个层次居民的需求都顾及到,在满足基本消费的同时,注重多样化配置。”8月23日上午,北京市商务委规划建设处相关负责人来到昌平区龙域中街蓝天嘉园,听取了多位居民关于社区商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求。

就在近日,记者了解到,为了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京政办发〔2018〕10号)要求,优化便民商业配置标准,为各区制定生活性服务业设施规划提供依据,北京市商务委会同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特研究制定“北京市街区商业生态配置标准”,目前,该标准也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

街区商业“保基本、提品质、有特色” 

2020年“保基本”:着力解决街区商业设施供给、需求、质量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补建提升措施,填补基层商业设施欠账,基本便民商业设施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配置标准方面,根据社区商业各业态服务功能,居民消费频率等实际情况,确定蔬菜零售、便利店等为基本便民商业业态,2020年前,全部城市社区需每个社区不少于2个蔬菜零售店、1个便利店;街道范围每3000人不少于1个早餐店,平均每个社区不少于1个社区超市、1个美容美发、1个末端配送的配置标准。

2035年“提品质”:街区商业业态在完成“保基本”的前提下,应积极引入文化、体验、健康等消费业态,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社区品质提升业态包括:书店、花店、咖啡厅、健身、品质餐饮、药店、宠物服务、自动贩售、早教及成人培训等。

品质提升类社区在布点时应该考虑社区居民生活规律,在社区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中,根据业态消费特点,进行有序配置。2035年前,全部城乡社区需达到配置标准。

到2050年,培育构建配套完善、均衡便利且具有北京特色文化的差异化街区商业生态系统。

兼顾“小而精”和“大而全” 居住配套设施服务半径在500米以下

在街区商业设施配置上,《指导意见》提出,要同时在密集布设商业网点的同时,注重建设社区级商业中心,尽可能提升商业空间的使用效率,兼顾“小而精”和“大而全”。居住配套设施服务半径在500米以下,社区级商业中心服务半径在1000米以上。

新建社区应严格按照《北京市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居住配套商业服务设施总体规模按600-700㎡/千人建筑面积配置。其中:菜市场配置标准为建筑面积50㎡/千人。小型社区菜市场建筑面积500-1000㎡,中小型社区菜市场建筑面积1000-1500㎡,大型社区菜市场建筑面积2000-2500㎡。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综合超市、便利店、早餐(餐饮)店、理发店、家政服务点、洗衣店、便民维修、药店、末端配送点等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为建筑面积535-625㎡/千人。小型商服(便利店)配置标准为建筑面积10-20㎡/千人。

新建社区至少配置一个社区级商业中心,保障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低于12个/千人,建议配置书店、品质餐饮、健身、教育机构等品质提升业态,有条件的社区建议配置电影院等休闲娱乐业态。

老旧社区保障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低于10个/人,其中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占比不低于80%,品质提升业态建议配置药店、教育机构、品质餐饮等。此外,应关注到社区老龄居民生活便利消费需求,对药店、蔬菜零售、早餐、维修等服务网点鼓励上门服务。

胡同平房社区规划社区商业应考虑容积率低、可用空间分散等基本情况,合理、充分地利用腾退空间,保障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低于10个/千人,其中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占比不低于80%,尤其保障蔬菜零售和末端物流业态全面覆盖,适当考虑居民需求进行便民澡堂等业态配置;社区商业网点应在步行可达性好的沿街空间进行分散布点,并与治理拆墙打洞工作相结合,选址上避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

对于城区街道的其他一般性社区,应考虑社区的建成环境和可达性条件,从社区居民实际生活消费特点出发进行规划,适当控制过度高端化的商业网点数量。在进行商业规划建设时,保障社区商业网点数量不低于8个/千人,其中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占比不低于75%,品质提升业态建议配置药店、健身、宠物服务、教育培训、咖啡厅、书店等业态,鼓励进行多样化业态配置。

不同城区配套商业区别发展

除了社区,《指导意见》对不同城区的配套商业发展方向也给出了不同的配置标准。

东、西城区作为城市核心区,社区商业网点应进一步提升布局密度。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过程中合理利用腾退空间填充社区商业空间,提升本地基础商业服务品质。其中,一些历史文化街区所在街道千人均社区商业网点数量应不少于12个/千人;基本便民商业网点数量占比不低于80%,品质提升业态建议配置药店等便民便老健康服务业态;布局上应优先通过沿街布点、或在步行可达性较好的社区内部区域内布点。

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社区商业应进一步提升网点数量及规模品质,对于建成街区优先布点基本便民商业业态(蔬菜零售、早餐等)。对新规划街区和新建社区要求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街区商业中心,并鼓励开发商、物业运营商等进行长期的社区商业运营。对就业人口占比高的社区优先进行自动化无人社区商业网点(无人便利店、自动贩售机等)试点运行,推进新技术服务于社区商业。 

通州区应在承载城市行政办公功能的同时,打造街区商业服务示范区。充分利用36个家园中心辐射本街区生活圈,在保障基础生活服务商业配套的基础上,适当引进具有一定文化品质的商业业态。

房山区、大兴区、顺义区、昌平区应进一步“织密”社区商业布局,在科技创新区及周边社区注重引入高品质商业品牌。对乡镇区域要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密度,减小城乡生活品质差距。

门头沟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和昌平区、房山区山区部分,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配套体系,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同时促进本地特色商业发展,打造社区商业-特色农商-旅游体验商业三线互利的特色商业服务系统。

意见征求期间,市民可通过发邮件至ltghc@bjcoc.gov.cn或登陆北京市商务委门户网站进行反馈。

责任编辑:孔祥妮(QO000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