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微信朋友圈成谣言滋生“温床” 工信部司长呼吁社会共治

2018-07-28 16:29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7月28日讯(记者 傅昱佳)网络谣言涉及的诸多领域中,食品类别占比最高达45%,其中涉及农产品的谣言在食品中占比最大。而微信、微博已成为食品传播谣言的主渠道。7月27日,以“新监管时代 食品谣言防控与治理”为主题的2018中国食品辟谣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食品行业专家等近200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网络食品的谣言的防控和治理。

近年来,食品行业成为网络谣言重灾区。网络谣言肆虐,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而且容易对产业造成冲击,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2015年曾经传出“毒草莓”谣言致使当年全国多个地方的草莓滞销。北京昌平草莓日销量下降了82%,销售价格下降了一半多,2周时间便损失了2600余万元。2017年初,一段2分钟的关于“塑料紫菜”谣言,让晋江紫菜行业损失了近1个亿。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应急处处长方晓华认为,谣言产生并得到广泛传播的最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在由政府、食品生产者、媒体、消费者构成的多元系统中,信息流动不均衡、不及时、不通畅是引发谣言泛滥的基础。

《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微博已经成为食品传播谣言的主渠道,其中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的主平台占比达到了72%,,微博占比达到21%。此外,网络空间自带的匿名化、低门槛、跨时空和去中心化特性,也助长了网络谣言传播的“蝴蝶效应”。

作为食品谣言中占比最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标签化,谣言普遍自带“致癌”、“有毒”、“激素”、这样的标签,用极尽夸张的词语吸引网民的眼球;二是视觉化,“塑料大米”谣言中是把相关图片移花接木,到了“避孕药葡萄”谣言的时候,已经是小视频成风,应该说谣言更倾向于用一些视觉化的表现手段,来让自己看起来更“真实”;三是社交化,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说我们的微信、微博,是目前谣言传播的主要渠道,特别是封闭性较强的微信朋友圈,也更是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

方晓华表示,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问题,作为监管部门,我们要积极地主动地加大正面宣传,在“产出来”和“管出来”的同时,要做到“讲出来”,用科学的声音来占领我们的舆论阵地。农业农村部从今年7月份开始,用半年时间,在全国组织开展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普及科学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同时发布准确的权威的信息,讲好质量安全故事,提振公众的消费信心。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传播还存在反复性、多样性。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呼吁,食品谣言的防治与治理需要政府部门有力地监管,还需要企业、协会、新闻媒体、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据了解,为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2015年8月,原食药监总局、农业部、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新华网成立了中国食品辟谣联盟。

新华网政务大数据事业部总监吴新丽介绍,针对食品网络谣言,食品辟谣联盟通过对食品谣言研判、规律、特点分析,建立了谣言案例库,对辟谣事件进行剖析,从而更有效地开展食品辟谣的宣传工作。

吴新丽建议,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及时发现、追踪谣言,提高辟谣效率。

责任编辑:都基强(QF002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