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机构在行动:紧扣中报“确定性”悄然布局

2018-07-04 10:24 中国证券报

来源标题:机构在行动:紧扣中报“确定性”悄然布局

7月3日,A股市场走出V型反转,显露企稳苗头。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私募、券商资管等机构不再观望,而是行动起来:筹备发行新产品、放开老产品申购额度限制,市场积极力量正在积聚。正在披露的中报业绩预告数据为机构布局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机构人士眼中,当前不少个股投资价值凸显,下半年向上概率较大。

机构积极行动

7月3日,一家私募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所有投资人员正忙于调研上市公司,相关日程近期已排满。公司准备发行两只私募产品,主要投资方向为消费升级、智能制造等领域。现阶段发行新产品,一方面是感受到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另一方面是判断现在市场位于底部,指数的绝对低点难以判断,但很多景气度高的产业个股未来向上空间较大。

融智评级研究员刘有华说,根据他们的统计,在市场持续下跌之后,私募整体仓位水平创最近一年新低。但部分私募在持续下跌后逐渐加大仓位,着手布局三季度。结合信心指数和仓位比例来看,私募在目前位置不再极度谨慎,预计7月会持续回补仓位。

除了私募,券商资管机构也行动起来。权益投资能力出色、受市场追捧的东方红资管近日宣布,旗下混合型基金产品放宽认购额度。其中,东方红产业升级混合基金自6月27日起将大额申购额度上限由1万元上调至5万元。其他几只产品,如东方红新动力混合、东方红优势精选等基金则将大额申购的额度上限由1万元上调至10万元。某不愿具名的券商资管人士认为,这说明市场调整到当前位置,投资价值凸显,得到机构认可。东方红资管的动作符合其“逆势布局、长期投资”思路。

虽然压制市场的不利因素未彻底消除,但从中长期来看,权益类资产已进入较优配置区间。据汇丰晋信基金测算,目前代表大市值股票的中证800指数和代表小市值股票的中小板综指的风险溢价均处于比较高水平(为补偿投资者所冒的市场风险,股票投资的回报率必须高于无风险资产,高出的幅度即称为股票风险溢价),中证800的风险溢价达6%以上,代表成长股的创业板风险溢价达2%以上,不论是价值股还是成长股估值,均修复到一个有吸引力的位置。

兴全轻资产、兴全社会责任基金经理董理表示,在经历了多轮调整之后,目前市场已逼近底部区域,不少优质标的接近理想的入场价格区间,下半年会有不错的盈利机会。

中报业绩作“抓手”

经过6月的调整,A股市场上半年表现不尽如人意。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交织下,机构更希望将中报业绩作为“抓手”。7月15日是创业板中小板中报预告强制披露、深市主板中报预告有条件强制披露截止日,未来两周将迎来密集披露期。市场普遍预期,近段时间中报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随着中报业绩窗口期到来,有些公司业绩表现可能不错,预计会有一波追捧绩优股的行情。”某机构投资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光大证券研究所梳理,截至6月30日,A股共有1191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正面预告、负面预告、不确定等三个方向分别占比70.45%、25.19%和4.37%,相比一季度业绩预告,负面预告比例有所下滑。此外,二季度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限均值为1.32亿元,高于一季度水平。综合来看,A股二季度业绩相对一季度料有所改善。国信策略团队尝试构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的上市公司盈利月度高频跟踪模型,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和行业数据,例如用工业企业利润数据跟踪工业类上市公司利润情况,用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和利率数据跟踪银行资产规模和净息差变化,估计A股公司利润总量的90%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宏观经济数据来跟踪。根据上述模型,预计二季度A股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速约17%,较一季度小幅上行2%。其中非金融企业整体净利润增速预测为29.8%,较一季度提升4.6%,受制于资产规模增速下降和净息差收窄,预计二季度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利润整体增速为5.9%,较一季度下降1%。

有市场人士认为,2018年将是2011年的翻版——彼时“大小通杀”,几乎所有行业、个股泥沙俱下。世诚投资董事总经理陈家琳预测,今年A股市场公司将取得近15%的业绩增长。2018年与2011年的一大区别在于上市公司业绩,彼时宏观层面在为2009年的大水漫灌“还债”,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一定幅度下滑,而当下公司业绩仍属健康。

确定性为王

对于后市投资逻辑,陈家琳表示,业绩、估值、资金面将提供相对安全底线,市场中枢下了一个台阶之后将保持“轮动+震荡”格局。而下半年是传统的“估值切换”窗口期。当然,这个窗口期只属于有可持续业绩前景的公司。

关注业绩做投资日趋成为市场“共识”。“上周末复盘了A股,发现从2015年5月至今,上市公司总数增多近千家,有两点值得关注:首先,虽然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但A股‘蓄水池’总量(总市值)变化不大;其次,缺乏增量资金的情况下,应遵循价值投资。所谓的好业绩并不是上市公司通过财务手段短期扮靓,而是要做行业龙头,财务健康,经营稳健,产品具有持续竞争力。”富邦证券研究员蒋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自去年开始,机构对基本面、业绩的关注度持续提升。不过,今年机构对这些指标的关注有了新变化。上海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说,今年机构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净现金流。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有不错的利润,但净现金流较差,机构就不一定喜欢。典型的例子如传媒领域的电影、电视剧公司,这类公司经营模式是先支出成本,经过一年左右账期才能收到资金。在利润表,应收账款可以确认为收入,但现金流量表现较差。“当前机构更喜欢提前收取资金,再销售产品或服务的模式。不少医药、食品饮料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就是如此。”上述公募基金经理说。

除投资标准更注重“硬指标”外,在投资方向上,机构也有自己的思考。泰旸资产投资总监刘天君认为,下半年看好业绩稳定增长、现金流充沛、竞争优势突出的超级蓝筹股,同时积极布局行业格局较好的优质成长股,重点配置品牌消费品、生物医药、互联网等成长性行业的龙头公司。

朱雀投资有关人士表示,市场后续价值股和成长股都将存在结构性机会。具体操作上,新能源、现代农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消费升级与新零售、金融、TMT等都是长期看好的领域。

选标的首先要选好赛道,在蒋栋看来,要选择中长期业绩增速稳定的行业,例如医药,虽然整体行业增速趋缓,但10%以上的增速强于GDP增速,而且医药行业内部产生分化,中药注射剂行业受压制,其释放出的市场空间必会让给创新药,由此创新药将表现出比行业更高的业绩增速。

底部构筑进入末段 震荡市聚焦业绩标杆

昨日上证指数“V”型反转,最低跌至2722.45点,截至收盘上涨0.41%,量能进一步放大。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强势的白马股,如恒瑞医药、格力电器、贵州茅台等近期走势疲软,出现补跌。创业板指数则上涨1.18%。

对此,分析指出,指数放量“V”型反转、强势股开始补跌,从历史经验看,都是底部构筑进入末段标志。另一方面,从近期中报预告披露情况看,A股业绩环比改善。估值底有望与业绩共振,业绩标杆有望主导结构行情。

底部信号接连释放

从近期市场运行态势看,虽然指数持续震荡调整,但市场却不乏赚钱机会,每日涨停股家数远超跌停股家数就是例证之一,造成该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则是前期强势的白马股持续下跌,进而拖累指数。

据WIND数据显示,上周以来,小天鹅A、泸州老窖、美的集团、复星医药、洋河股份等累计跌幅在10%左右。

从以往规律看,强势股补跌往往发生在市场最后一跌过程中,这也意味着当下市场底部构筑已经进入末段。

对于背后原因,分析指出,从历史经验看,白马股涨到一定程度后,市场均认为远高于其正常的估值水平,而中小创继续跌到低于其正常估值水平一定程度时,大盘才有可能真正见底。也就是说,这种分化发生改变的情形,很可能发生在大盘逐步见底时。那时,股价保持平稳的白马股可能迎来补跌,但那些跌透了、超跌了的中小盘股,将会停止下跌,最后个股都变成上涨趋势,市场又迎来一轮普涨行情。

另一方面,昨日上涨指数“V”型反转,日K线呈单针探底,留出较长的下影线,成交金额则进一步放大。

分析称,这表明悲观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后,场内一致性悲观预期有望打破,而成交金额放大则代表场外资金开始逐步入场抄底。市场情绪开始逐步向好修复。

此前,已有多个信号表明市场已处底部区域。从估值角度,目前A股市场总体估值已经可比历史上几个大底,估值处于底部区域;而从企业利润增速看,当前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要比历史上其它几个大底时期还要高。破净股、定增破发股、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等数量也已低于或接近历史低点水平。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当前A股估值安全边际已经比较明显,且平稳的经济运行下,企业盈利增长状况良好;虽然中期去杠杆伴随着“紧信用”的压力,但是,作为对冲措施的“宽财政”和“松货币”政策不断落地,“政策底”逐步夯实。中期来看,压制A股风险偏好的因素会逐步修复,穿越至暗时刻后,A股黎明将至。

估值底将与业绩共振

近期指数持续调整,使得市场估值水平进一步下行,估值底不断夯实,而随着中报披露临近,市场将重新聚焦业绩端。估值底有望与业绩共振。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两市约有1200家上市公司发布中报业绩预告。从预告方向来看,正面预告、负面预告、不确定三个方向中,正面预告占比最大,约70%。另一方面,据券商研报显示,2018年二季度预告的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下限均值为1.32亿元,高于2018年一季度水平。综合来看,A股业绩相比于一季度有所改善。

中报业绩超预期个股往往会受到资金关注,这从近期康泰生物等个股走势可以看出,康泰生物日前预计中报同比增速280%-310%。那么沿着这个思路,如何挖掘中报业绩有望超预期个股?

招商证券表示,基于2017年报及一季报中基本面较好、业绩有保障、景气度有望持续等因素分析,可以从以下三领域寻找业绩有望超预期个股。第一个是大众消费复苏带来的买入需求高景气。消费服务行业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保持20%左右,同时对于全部A股的净利润增量贡献度正在提升。2017年商业零售行业业绩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了36.6%的净利润增速,线下消费回暖,新零售带来新活力。纺织服装业绩分化,高端女装品牌和电商持续发力。受益于消费升级、存货管理及线下渠道优化,中高端品牌零售整体业绩回暖,线下同店销售额不断改善,存在结构性机会。

第二个是自主创新和流量需求将带动TMT行业盈利持续改善。其中半导体行业盈利增速保持高位,2017年、2018年一季度盈利增速分别为46.3%、170.6%。计算机细分子行业中计算机应用盈利状况优于计算机设备,行业内部盈利分化比较明显,龙头公司表现出强者恒强的竞争优势。通信行业一季度盈利向好趋势明显,大数据、物联网等业务发展较好的公司将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第三个是具有较高防御本色的国防军工和医药行业将拥有业绩保障性。军工行业在一季度盈利情况大幅好转,2017年、2018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4.7%、179.8%。细分子行业中,船舶制造和航空装备的盈利改善最为明显,航空产业链保持较高景气度。医药生物行业自2015年起保持了收入和盈利双升的局面,景气度持续走高,细分子行业建议关注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

短期有望超跌反弹

对于当下市场,基本面因素已经不是下跌主因,市场情绪短期将会主导运行方向。

因此,分析师表示,市场短期将会享受前期极端负面情绪带来的超跌反弹机会。主要考虑到近期市场过于悲观的情绪以及政策层面释放出的积极提振内需、降低融资成本以及缓解流动性压力的信号,短期内市场将出现持续且可参与的超跌反弹机会。在这轮超跌反弹当中,一些机构持仓较轻、前期调整充分但是市场空间足够大的成长板块更适合作为反弹行情中的进攻品种。

从中期看,首先A股持续性企稳仍需多个信号确认。华泰证券表示,一是宏观流动性压力得到对冲;二是经济政策方向的指示与确认;三是从降准到信贷及社融增速的传导效果显现。虽然短期内认为A股企稳仍需信号,但从中期视角来看,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位置——短周期回落+中周期仍在开启,将带给A股较难得的双下杀的估值底部。

海通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处于中期箱体震荡格局中的阶段性底部区域。本轮A股市场调整有可能再次出现圆弧底形态,全部A股PE、PB从2016年1月底2638点时的17.7倍、1.9倍降至目前的16倍、1.7倍,中小板PE、PB从47倍、3.9倍降至目前的30倍、2.9倍,创业板PE、PB从64倍、5.8倍降至目前的50倍、3.6倍。综合对比前三次历史大底的市场情况,对于下一轮牛市的启动,市场还需要时间进行震荡等待。

责任编辑:都基强(QF0022)作者:陈健 黄淑慧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