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人走了,另一批人又来了。如今,距离2015年6月开始的数轮股市大跌刚好两周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也正面临其上任以来最艰难的时刻。
480多天前,2016年2月19日,刘士余临危受命,出任证监会主席。此后一年,上证指数从2600多点,一路温和上涨至3300点。
上任伊始,刘士余就明确抛出“全面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的监管理念,一年多的时间里,其全面趋严的监管风格曾收获点赞无数。
去年12月3日,刘士余脱稿演讲,猛烈抨击险资举牌是“妖精、野人”。此后,他又在多个公开场合,痛斥忽悠式重组、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等市场乱象,其犀利的风格大快人心。
然而,今年5月中旬,风向突然逆转。大盘下跌,而新股IPO仍然急速发行。也因此,致力于解决IPO堰塞湖的刘士余,成了焦点。
绕不过去的IPO大讨论
5月下旬,经济学家韩志国在微博上发布系列观点,指出刘士余上任以来,证监会已核发455只新股,一级市场筹资金3000亿元,表面上是在清除新股排队“堰塞湖”,但实际上是把其转移至场内,三年内这批新股将产生10万亿解禁股。
支持这个观点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志林,其发文称,要给刘士余上6节课,并明确表明新股加速扩容,是股市下跌的直接导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表示,不应该把资本市场发展的重点放在IPO上。
但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财经专栏作家叶檀等市场知名人士却认为,即便暂停IPO,也不能改变A股休克的状态。
新股发行速度悄然改变
在各种声音交织下,如今,新股发行速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Wind数据显示,2017年3月,共有48只新股登陆资本市场,而到了4月和5月,这一数字减为38家。争议逐渐白热化后,6月以来仅14家新股完成上市。
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刘士余上任以来打出了三张王牌:一是旨在打击炒壳、忽悠式重组、概念炒作、操纵股价的再融资新规;二是剑指大宗交易“过桥减持”、股东巨额减持、清仓式减持、变脸减持等各种乱象的减持新规;第三便是去年下半年开始被称为“做而不说、推进注册制”的新股加速发行。
“这一年多来,证监会采取的措施是多管齐下。IPO根据市场情绪作出调整,应该是顺应民意。”这位人士认为,监管层在“稳”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不会偏离。这期间,既要维护资本市场稳定预期,还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哪一道都是难题。
IPO“堰塞湖”从来都是难题
480多天以前,铺天盖地的消息传来,肖钢提前卸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正式掌舵证监会。
牛市、杠杆、调整、救市、熔断……本该到2018年任期才满的肖钢,在2016年初就骤然离任。而在2012年11月肖钢上任之初,外界也曾对其充满期待。当时,新股发行已经事实上暂停了五个月之久,而针对IPO在审企业的财务专项核查,也已进入到券商自查阶段的末期。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如何进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解决IPO“堰塞湖”的难题、打击A股市场日益猖獗的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平衡金融创新和防范风险,将是肖钢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客观地说,任期内肖钢也曾给股市带来了不少改观:其任期内指数涨幅达25.5%、实现IPO重启、帮助数百家企业完成上市融资、打击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推动沪港通落地、推进深港通、研究沪伦通等多重举措。
然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部分金融创新,结果却往往不随人愿。就像熔断机制,最初是由投资者自发提出,监管层看在眼里并很快将之落地,结果好的初衷却未能遂人愿。肖钢本人也坦言,股市的异常波动暴露了证监会监管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等问题,必须深刻反思。
时间轴
深耕两年,A股市场重塑中
连续暴跌之后,经过近两年的深耕,资本市场正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改观。徐翔被审判、化解“野蛮人”入侵、抑制炒壳、严格执行退市制度、亮剑“资本大鳄”等一系列举措,虽然有阵痛,但却可以让年轻的A股得以迅速成长起来。
2015年7月
公安部执法人员进场对6月以来涉嫌恶意做空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调查取证。
2015年9月
证监会前主席助理张育军被查,而中信证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10多位中高层,先后被带走调查,灵魂人物王东明宣布退休;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自缢身亡……
2015年11月
曾经的私募一哥、泽熙投资的徐翔被捕。今年5月,法院公开披露“私募一哥”案底:“实际控制139个账户,与13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合谋操纵股价,涉及76个自然人和1个合伙企业。”而徐翔也因此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同时并处110亿元罚金。
2016年1月4日
熔断机制生效,但首日,A股两次熔断,提前87分钟收盘。1月7日,A股再度触发熔断,全天仅仅交易了13分钟。1月8日,证监会紧急叫停熔断机制。在随后的近一个月内,市场跌去了近1000点。
2016年开始
A股新股发行按新规申购,主要包括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改为新股发行采用市值申购的方法,投资者只要有市值就能申购,中签之后才缴款。大幅减少了投资者在打新时需要动用的资金数量,缓解了IPO发行时对二级市场资金面的冲击。
2016年2月19日
国务院决定,任命刘士余为中国证监会主席,免去肖钢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而在刘士余就任证监会主席以来,2016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数量和罚没金额创历史新高。2017年第一季度,其行政处罚罚没款金额就超过2016年全年。
2016年12月3日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刘士余措辞严厉,痛批“野蛮收购”,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2016年12月5日
深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举行开通仪式,备受期待的深港通启动。至此,沪深港三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
2017年4月8日
刘士余放话:有的上市公司上市后大幅减持,空仓走人,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转来助长股价投机,“吃相很难看”,要“秋天算账”。4月10日,高送转概念股大面积跌停,多家公司纷纷公告缩减高送转比例。
同一天,刘士余还表示,“一些‘忽悠式’‘跟风式’重组已成市场顽疾。”这也是近期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揪出了不少大案。有专家评论称,这一年多来是证监会出台政策制度最多、最密集的一年。
2017年5月27日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上交所及深交所也发布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覆盖对象、减持方式、减持数量、减持频率及信披等。这对那些在IPO阶段就已潜伏的各利益方无疑是打了一闷棍。减持新规一出,难怪就连此前公开批评刘士余的韩志国教授也发微博称,力度最大的减持新规出台了,漏洞堵得比较严密,治标的目标已经达成,治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