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从国之礼服中山装到中华之美的京式旗袍 红都为您揭秘国服的秘密

2017-06-14 10:31 千龙网

千龙网北京6月14日讯 从国之礼服中山装到中华之美的京式旗袍,红都用自己的品牌特色又一次列入了第二届首都国企开放日北京“老字号”路线,“红都”向公众再一次展示了其守护百年的中山装技艺,深厚的企业文化,诠释了国服匠心的品质。

IMG_0374_副本

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

盛世国服——红都的传世佳作

盛世国服是红都的传世佳作,这款服装不仅获得了中华老字号创始产品时尚创意金奖,站上了中国服装时尚创意之巅,而且还成功申请到了服装外装专利保护。其制作者是红都中华传统技艺技能大师蔡金昌,据他介绍:盛世国服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孙中山先生创制的中山装,这款设计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如,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康、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门襟五粒扣是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寓意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等理念。红都设计师在传承中山装文化的理念基础上,设计了这款传世佳作——盛世国服,其最大特点就是在于精湛的工艺。面料品质的全新升华,顶级的意大利面料搭配和田玉材质的纽扣,极品可堪称经典之作,设计上注重舒适与时尚,并配有制作此件作品的中华技艺大师签名证书及收藏卡,同时配有国之礼服中山装文化渊源图册,可以说,盛世国服不仅是一款服装,更是一件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艺术品。

IMG_0337

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

 

接访大师们各自的绝活儿

开放日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红都三位顶级大师高黎明、蔡金昌、李侃亲自在大师工作室亲自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市民并现场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这三位大师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绝活儿。

IMG_0330

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

高黎明大师是全国劳动模范,“高黎明工作室”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多年来一直在服装领域中挑战,如何让民族服装品牌走向国际,如何能够做到博采众长,创出自己的特色,没有积累、没有研究是做不到的。高黎明正是有着这种深层的创新意识,使他在服装制作这个限定的领域中赢得了一片天空。为了设计和制作出符合不同顾客身份特点和需求的服装,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将特体服装制作和时尚风格相融合,在保留传统量裁技术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和学习中外先进工艺和板型的优点,总结归纳出了“观”、“记”、“画”、“试”、“查”的高氏量体裁衣方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IMG_0360

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

蔡金昌大师是全国纺织行业劳模,中山装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华技艺技能大师。他对服装制作工艺有着独到的认知与创新。在个性化定制中,他认为特色不同于一般服装的套号推板,而是要因人而异,为每一个人单独打板。对尺寸的要求也尤为严格,必须对顾客各部位尺寸做到精确测量,还要捕捉观察客户独有的特点。只有这样的量体才能做到精益求精,制作出的服装既能显得挺阔、流畅、合体,又能扬长避短,掩饰穿着者体形上的不足,增添穿着者的气质。蔡大师在编写《男西服工艺质量标准》和《中山服工艺质量标准》中,对工艺流程不断创新,特别是中山服前身衬的改进,提高服装质量及造型的同时,也为中国国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IMG_0369

当天,参观市民围绕着红都当天对外开放的四大中心,即:研发中心,制作中心,展示中心和销售中心进行了参观。

李侃大师是京式旗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她曾被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会做旗袍的女子”。李侃说,旗袍是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是中国服装文化的缩影,它代表着中国服装文化不能磨灭的传统。”因此,李大师在不断摸索现代旗袍和传统旗袍的制作和改良中,突破传统旗袍的直线裁剪方法,在不失中国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旗袍设计裁剪的研发。李侃说,“红都”京式旗袍制作精致,仅测量全身上下要求36处量体,细致到锁骨、肘部,纽扣花样多达百种,制作工艺从盘、绣、滚、镶、拼、镂均是手工完成。定制旗袍,要经过多道关键工序,还要经过两到三次的试衣、修正肥瘦、长短等。看上去线条简单的旗袍,制作技艺却相当讲究,其中细微之处像扣子、领子等都大有讲头,一点都将就不得,实行一人一版、一人一款的制作过程,一件手工制作的旗袍,最短也得半个月才能完成。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