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宁波4月7日讯(记者 王路) 4月7日,中华文化四海行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在宁波奉化区举办,并展开以“弥勒文化与中国人文化性格符号”为主题的高层研讨会。此次论坛以奉化雪窦山为依托,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载体,进一步深入挖掘弥勒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将弥勒文化打造成为中国人文化性格形象符号的设想。
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奉化启动仪式现场(千龙网记者 王路摄)
论坛上,奉化区委书记高浩孟表示,“中华文化四海行”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文化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机对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还说到,奉化地域文化颇具特色,其中,当属弥勒文化和民国文化最引人瞩目,奉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弥勒文化之乡”“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称号。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表示,弥勒文化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影响着中华民族宽厚仁德的民族性格。弥勒不仅是奉化和雪窦寺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些文化资源条件,我们把第七届“中华文化四海行”活动放在了奉化。
据了解,奉化是佛教界公认的弥勒的根本道场,奉化雪窦山是中国佛教五大名山。被国际友人称为“快乐的中国人”的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他出生出家得道圆寂均在奉化。弥勒文化以人为本、乐观向上、开放包容、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民众中有着广泛认同,已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也符合中国倡导的和谐、开放、合作、共赢等发展理念与原则,有助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名誉主席张梅颖,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后,叶小文作了《略谈世界文化发展格局和趋势》的首场文化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