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焊接车间里,近300台涂装黄色的机器人挥舞着灵巧的机械手臂,搬运、焊接、码件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平均不到51秒下线一辆汽车。从2014年12月29日签约, 3个多月后开工,18个月后建成,2016年10月实现量产,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创造了世界同类汽车工厂建设的最快速度。
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生产的车型为三厢悦纳和两厢悦纳,产能为20万辆,今年还将投入一款SUV车型,整体产能将达到30万辆。
86名员工开启“双城”生活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现有员工1941名,派驻员工为86名。35岁的总务科管理员肖红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从北京顺义一直向南,259公里之外的沧州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2015年7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开工3个月后,肖红印开始办公家具采购、管理班车等事务。“坐高铁挺快,51分钟就到北京,比从老家平谷开车到北京城区还快。”他说,但当时工作太忙,经常两三个月不能回家。为了团圆,半年前他把爱人和一对双胞胎女儿从北京接了过来。
肖红印的家在沧州市运河区凤凰城小区,坐班车到工厂只需25分钟。“这里配套设施建得非常好,城市干净,和北京顺义没什么两样。”肖红印说,“出了小区就是公园,大型商场步行5分钟就到,孩子就读的迎宾路小学离家只有2公里。”
2015年初,作为公司骨干的李金泽被派往沧州参与工厂筹建,为了能够一家团聚,特别是每天能顾看到刚满一岁的孩子,全家人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由妻子姜京子跨省上班。每天姜京子打车到沧州高铁站到达北京南站,再倒地铁到单位上班,每天要耗时两个半小时,花费225元,一个月大概的花费四五千元。这样的跨省上班,姜京子已经坚持了1年。
工会解决派驻员工的后顾之忧
“像李金泽夫妇这样跨省上班的人在这里并不多,很多员工都选择了在沧州安家。” 北京现代沧州分公司工会负责人介绍说,公司还为他们提供了异地生活补贴、交通费补贴、租住房屋补贴等福利,每月设立2天带薪探亲假,为员工解决了很多后顾之忧。
工会从建设期开始就以工会筹备组的形式一直同步开展各项工会工作,在传承北京总部工会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沧州当地特色和特定需求,为广大职工打造“职工之家”,服务员工工作和生活。
在生活方面,工会还组织员工编写了《壮美沧州,你我共享》员工生活手册,为派驻员工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关于沧州当地非常全面的历史文化、美食旅游、住房学校、购物医疗等各类生活信息,使派驻员工们快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现阶段,“职工小家”的建设已初具雏形。对于怀孕期间或孩子较小的女员工,目前工会正在建设“妈咪屋”,职工健身娱乐的职工文体中心也在建设中。工会注重为全体员工搭架展现自我的平台,在工厂建设期组织了公司企业文化节《梦想天空分外蓝——沧州之夜》职工文艺汇演,组织参加《健康动起来》系列体育赛事,参加北京现代运动会,并取得团体第一名。针对有子女的员工,在工作时间上工会会尽量协调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陪家人。
双地员工积极协同促生产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采取员工属地化模式,以本地招聘为主体,其员工的培训方式也创新展开——实行 “轮岗代培,定向考量”的人员培训模式。在人员本土化的方向下,充分利用北京工厂现有资源,降低培训成本,短时间、高效率,开展生产准备工人培训工作。
首先,新入职员工将在沧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的新建培训中心进行基础培训;然后,利用工厂内的装配培训中心进行理论和实操培训;接着,属地员工将统一安排至北京工厂相应车间,进行在岗培训;最后,在岗培训合格后,返回沧州工厂,利用循环车装配进行最后的岗前培训。最终,在量产前一个月,沧州工厂操作者熟练度达成2级,满足生产线要求。
另外,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通过人才支援、工艺对标、文化传承,互通有无,与北京工厂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利用沧州工厂建设阶段便利条件,帮助北京工厂应急解决人员调配、补充,确保北京工厂运营需求。建立人员交流沟通长效机制,邀请北京工厂相应部门人员,到沧州工厂进行现场交流指导。运营初期,根据实际需求邀请北京工厂对口部门进行技术、管理支援。
派驻员工与属地员工在工作经验、技能熟练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为了更快、更好的实现技能水平的传承以及员工间的融合,工会采用先突破少数点,再以点带面,实现技能快速传递。以发动机装配车间的冷试工艺为例,作为发动机品质的一项重要保证工艺,一般需要5年相关工作经验才能独立胜任岗位,工会通过考试选拔及一对一的培训辅导,目前已经有4名员工掌握了冷试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具备独立排查发动机问题点的能力。未来还将以这四名员工为核心,成立学习会,快速的将更多的生产技术及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属地新员工。
随着北京现代落户沧州,截至目前,已有16家汽车配件企业落户汽车产业园。沧州经济开发区将成为京津冀区域整车制造、零部件加工的汽车产业基地,带动整个沧州物流、就业,促进沧州经济发展开启历史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