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地集团:匠心筑梦 打造京城综合服务商

2017-02-24 11: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编者按】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

三年来,北京各市属国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河北机场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管理,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焊接车间内,299个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将一辆辆汽车成功组装……

同仁堂安国项目一期中药材加工车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原料将被加工成中药材精料、饮片和颗粒饮片……

以融合促发展,以协同提活力,北京城建集团、北汽集团、同仁堂集团……,一家家北京国企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凝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的一个缩影。

近日起,千龙网产经中心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协同发展这三年 首都国企在行动》,为您展示北京市属企业在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果。

【协同发展这三年首都国企在行动】系列报道——

北京房地集团:匠心筑梦 打造京城综合服务商

文|千龙网记者 刘洪昌

房地集团房修一建筑公司承建的APEC会议园区的怀柔雁栖景观塔

房地集团房修一建筑公司承建的APEC会议园区的怀柔雁栖景观塔

房地集团的前身最初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西柏坡时的基建工程队和上世纪50年代原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所属的多家老企业。光阴浸染几十年的传承与积淀,如今的房地集团如同一个怀揣十八般技艺的匠人,他的每一个技艺都是为了服务京城百姓而练就。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房地集团这块金灿灿的国企招牌愈加闪亮,并且在经受国企改革的蜕变中逐渐升华。

非经平台: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

走进房地集团,房地人现在常挂在嘴边的一个热词叫“非经平台”。这个能够盘活非经营性资产的平台,是房地集团酝酿数年的心血之作。建立“国内领先的非经管理平台”更是房地集团“十三五”期间的战略目标。

非经营性资产顾名思义,是指不直接参与或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资产,不产生经营效益的资产,主要包括职工住宅,以及原规划用于与之配套的其他纯福利设施。2007年,北京市国资委提出将非经营性资产整体移交房地集团统一管理,逐步将房地集团打造成为市属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接收、管理、处置、运营平台的工作思路。2011年,市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强非经营性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房地集团在非经营性资产接收管理处置平台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房地集团已具备接管3000万平米非经营性资产的能力。截至2016年,房地集团累计接收438.25万平方米的非经资产,涉及21个控股集团118家移交企业,以及13个城区1750处约6万多户,集团旗下8个物业管理单位和5个项目部从事非经工作。

非经平台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赋予集团的专项任务,集团“十三五”规划的定位也是要打造国内领先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平台,努力成为全市统一的非经营性资产集中管理处置平台。“非经平台建设事关市属国企改革进程中历史遗留问题能否有效解决,承担着民生问题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责任,建设非经平台是集团核心业务,也是集团价值所在。”房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志国说:“到‘十三五’末,房地集团要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较高管理水准、较强处置能力和实现正常运营的国内领先的非经营性资产管理平台。”一是加强非经平台的统一领导、管控和协调。二是要按照非经业务流程,切实履行好集团各相关业务部门职责,三是非经接收部门要做好前期调研,主动做好与移交单位的对接,四是非经管理部门和管理到位要借助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非经处置部门和开发单位要加快在手项目的推进实施,六是非经资产运营单位和部门要继续对有利用价值的非经资产进行分析,扩大经营收益。

刘志国同时表示,房地集团将充分发挥平台建设在国有企业改革转型中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把集团非经资产的接收管理、物业服务、资产运营和危旧房屋综合整治等关联的产业串联起来,形成高效的、专业的、规范的和标准的管理模式,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为企业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保障住房:圆老百姓住房安居梦

对于广大普通市民而言,房地集团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市属国企,更是实现他们安居梦想的“圆梦人”。

2007年,房地集团启动的朝阳东坝驹子房保障性住房项目,成为了当时推动北京住房保障建设工程的示范项目之一。自2007年起,房地集团对陆续接收的438.25万平方米万平方米非经营性资产,通过棚户区改造、简易楼改造及自有用地开发等多种模式,先后启动了顺义区牛栏山、朝阳区豆各庄二号院、豆各庄1号院、北菜园小区等项目的改造任务。其中,豆各庄1号院农租房腾退项目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协助市国资委加快推进农租房腾退工作,妥善解决这一影响首都稳定的历史遗留问题,房地集团积极利用企业自有用地开发建设的农租房腾退定向安置用房项目。

此后,在全面完成西罗园锅炉房改造任务的基础上,房地集团确定了利用西罗园自有用地,为市政府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积极尝试实施公租房建设的开发模式。

2015年5月房地置业公司投资建设的通州悦澜水岸家园项目由两限房、自住型商品房及配套商业组成,共有住宅房源2039套,其中限价商品房1303套、自住型商品房736套,预计2017年6月可竣工入住。

2016年7月开工的通州区TZ07-0103-0012等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TZ07-0103-0027等地块B1商业用地、TZ07-0103-L001地块A61机构养老设施用地,总用地面积达9.8多万平米,规划建筑30栋,包括住宅及配套、养老设施(500床位)以及商业用房。其中,居住用途建筑全部建设限价商品住房,地上建筑面积为11万多平米,可解决1506户中低中收家庭的住房问题,预计2018年可竣工入住。

此外,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建设也在成为房地集团积极打造的暖阳工程之一。集团房地兴业公司参建的北京市朝阳区地区养老照料中心已列入2016年朝阳区社区照料中心名单,2016年12月已开工,2017年5月底试运营。该公司还与寸草春晖养老专业机构通过社区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和平街、学院路两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其中学院路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已达到营业状态。

在2016年的国企党建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必须具备“六种力量”,其中之一是要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而在建暖心房,圆百姓安居梦的“新长征路”上,房地集团始终不曾忘了初心。

“互联网+”:“网”住服务民生新机遇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物业行业也进入“互联网+物业”的全新时代。房地集团依托互联网技术,发挥用户众多的资源优势,以技术服务作基础,以满足用户需要作核心,整合社区周边商业服务,通过“互联网+物业”打造全新物业服务平台,优化现有物业服务流程,实现从传统物业管理到满足业主多元化需求的转型,牢牢“网”住服务民生的新机遇。

房地集团首华物业公司推出的“老房管快修”微信端可实现在线报修、缴费等功能,大大增强了工人空闲时间的利用率及物业服务反馈力,同时方便广大业主的生活;成立了老房管呼叫中心;陆续已建立41个维修中心,每个维修中心覆盖半径一公里之内的小区维修服务,搭建“1个呼叫中心+N个维修中心”的社区服务模式,目前在已推广小区中受到业主的广泛欢迎,平均扫码关注率高达80%以上,线上报修比率占总报修数的83.6%,未来首华物业公司还将持续建立维修中心,覆盖北京市各个城区,并逐一实现包括停车服务,电商平台,社区论坛,小区活动,通知公告,智能开门,安保管理等功能。

房地集团天岳恒公司打破传统,搭建起了“物业服务云平台”,为居民的日常缴费、维修、咨询提供24小时即时、开放的服务。该项目于2015年12月获得50万元国有资本资金支持,企业自筹资金190万元。2016年7月,平台正式上线,同年9月获北京房地集团100万元二期启动资金支持。云平台具有可视性服务功能,业主通过云平台报修,报修后即能看到维修人员的工号、服务动态。利用云服务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拨打96139、微信、手机APP、网页四种渠道发起报修、咨询、投诉、缴费等居家需求服务信息,云平台实时将信息分类推送给物业调度中心派工,居民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维修人员的服务动态,并对服务做出评价。同时,云平台还支持手机微信、APP缴纳供暖费、物业费等业务,下一步还可根据需要提供更为广泛的电商服务。

恰逢一个信息化时代,房地集团抓住机会,打造“互联网+物业”,专注于提升物业管理水平、增强物业市场扩展能力、打造术业专攻的物业服务平台,从而做强国有物业企业,助推北京服务业升级!

古建修缮: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古建技艺

房地集团多年来一直从事古建修缮施工,具有《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证书。

近10年来,房地集团所属公司完成了天坛、故宫、中南海新华门、瀛台、钓鱼台清露堂、颐和园佛香阁、雍和宫、醇亲王府、恭王府、雷峰塔、五台山、承德避暑山庄、多伦喇嘛庙、国子监孔庙、戒台寺、北海西天梵境等古建修复修缮工程147项,获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省市级等40余项优质工程。

2016年由房地集团首华建设公司修缮施工的北海西天梵境工程,位于公园内太液池的北岸,修缮总建筑面积达2125.93平方米,西天梵境与北海公园一并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修缮将所有外露木构件表面的蜡层、污垢全部清洗干净,之后对殿内构架进行封闭熏蒸,再按照传统工艺重新烫蜡,其施工工艺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广泛的关注。

为了传承和发展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技艺,承担起保护古风貌的责任,2016年3月,房地集团成立古建工作室,汇集了一批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社会影响大的古建专家及专业技术人才聘请了古建知名专家马炳坚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大可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永革先生、古建彩画专家蒋广全先生等10位国家古建专家作为技术顾问。据介绍,古建工作室将作为古建技术传承、培训的基地,推行名师带徒活动,为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建筑理论以及营造技艺,统筹现有古建人员及技术资源,建立古建技术研究平台,总结古建修缮经验,展示古建科研成果。“十三五”期间,房地集团还将进一步拓展园林古建市场,发挥集团在古建等专项领域的技术、品牌优势,开展古建技艺研究和推广,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项目,创立属于集团的古建品牌,为保护古都风貌作出积极贡献。

怀着一颗匠人的执着之心,走在铸就房地辉煌的圆梦路上,房地人将以为中央国家机关用房服务,满足中央国家机关办公用房需求;为国资国企调整改革服务,打造非经资产的接收、管理、处置、运营平台;为维护古都风貌服务,继承古建技艺,弘扬古建文化,承担文物古建修缮重任;为首都市民安居服务,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标准和建筑施工管理水平为己任,发挥国企担当精神,成为百姓信赖的京城综合服务商。

2017,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房地集团加油干! 

 

相关链接:

 

协同发展这三年首都国企在行动专题

 

zxl2017022300123456789012345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