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
三年来,北京各市属国企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性工程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全面实施,在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北京城建集团施工的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提前封顶,河北机场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管理,京津冀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机制初步形成……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身焊接车间内,299个机器人组成的自动化程度极高的生产线将一辆辆汽车成功组装……
同仁堂安国项目一期中药材加工车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药材原料将被加工成中药材精料、饮片和颗粒饮片……
以融合促发展,以协同提活力,北京城建集团、北汽集团、同仁堂集团……,一家家北京国企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凝结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的一个缩影。
近日起,千龙网产经中心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协同发展这三年 首都国企在行动》,为您展示北京市属企业在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喜人成果。
【协同发展这三年 首都国企在行动】系列报道——
中建一局:打造精品工程 推动京津冀三地深度融合
文|千龙网记者 宗晓丽
中建一局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建筑群
2016年,中建一局京津冀地区合同额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先后收获北京城市副中心委办楼、办公启动区综合管廊,新机场安置房等有影响力的项目。同时,还建设了一大批境外企业在京津冀投资建设的工程。
中建一局近3年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建设各类工程346项,包括超高层建筑、超级厂房、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城市综合体、科研基地研发中心、总部基地、金融机构、文化科技展览场馆、体育场馆、酒店、学校、医院、住宅、机场、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市政道路、桥梁等全部门类的建筑工程。
布局京津冀 建设城市副中心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中心区过多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城市新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总监齐冀华感慨道,“从来没有像在副中心项目上这样,受过这么大的累、吃过这么多的苦。即便如此,他仍然以‘尽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工、使洪荒之力’来要求自己”。
去年11月,B1、B2项目接到指令要求整体施工要加快,务必提前一个月完成钢结构封顶任务。一纸加急令下,施工压力骤增,重担加身,齐冀华身先士卒。一方面联系设计,沟通图纸问题,另一方面紧抓进度,每天按日计划完成深化量。
在建设城市副中心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技术难题,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部从项目一开工便在城市副中心项目创建了BIM小组。据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部BIM负责人黄治华介绍,“城市副中心项目针对BIM各类软件进行培训十余次,培训人员覆盖范围达到90%,在良好的基础上,从中优选人员进入BIM团队。如今BIM团队共25人,包括工程、技术、商务、机电等9大部门,涵盖项目所有岗位,保证BIM实施效果”。
“总体上来说,利用BIM技术辅助现场精细化管理。事前与设计院对接,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深化,减少设计问题、工程返工等。事中对施工进行管理,保证施工工期、质量、安全,降低施工成本。事后对施工信息进行集成整理,为后期业主运维提供有利保障。”黄治华表示。
对于事中对施工进行管理,就是建立基于BIM的施工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现场安全、进度、质量、成本、技术的即时管控,实现基于BIM技术的项目管理,助推项目精细化管理。并且可以辅助观摩,提升公司市场美誉度。
夫妻俩坚守工地 锤炼匠心 打造精品工程
“能参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我们俩都特别自豪。”来自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的建筑工人程波说道。他和妻子杜高琴来自重庆,同样都是建筑工人,一人负责打灰,一人是钢筋工。去年底,B1、B2项目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时,程波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他和妻子参与了整个楼体的“骨架”的施工。
夫妻俩来到中建一局北京城市副中心项目已经一年多了,今年春节为了保证工程进度,俩人都没有回家过年,坚守在工地。程波说,“虽然今年春节我们没回家,但是跟其他工友们一起过年、吃年夜饭、看春晚,还有领导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工人,让我觉得在工地上跟家里一样温暖。”大年初三,夫妻俩就像往常一样,开始施工作业了。
距离项目竣工的时间越来越近,施工每天都紧张有序的进行着。程波说,工地上面的活儿的确又苦又累,但是在这里跟其他工地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吃住条件都是他见过最好的。一来到工地,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部就分配给他们一间夫妻房。“里面有暖气、空调、柜子什么的,样样儿都不缺。生活区还有免费的无线网络,我们还可以经常跟孩子视频聊天。”杜高琴说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工程坚持质量为先、打造精品,即使是道路等临时建筑,质量不好也要砸掉。每天开工前,工人们都要在工地大屏幕前观看安全教育片,每天工作结束后,不论多晚都要开“夜总会”,就是每天夜里总要开会,总结当天工程进度和遇到的问题,安排第二天工作。
荣艳东作为工地的生产经理,事务繁重。自从他进入工地后,整天的休息没超过5天,今年春节也只放假三天。展望新的一年,工地交叉作业多,施工又进入紧张阶段。“确保11月30日交工,是我们最大的任务。我们的心愿就是安全施工,确保如期完工,给北京城市副中心交上精品工程。”荣艳东说。
促进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疏解 建设北京天坛医院
天坛医院作为北京市首家从中心城区整体搬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拉开了北京市对优质医疗资源进行区域调整的序幕。天坛医院迁建项目作为北京市重点民生工程,将进一步促进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区疏解和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转移的步伐,是三甲智慧医院的代表,让市民看病更便捷、更安心、更有效率。
新天坛医院项目主要包括门诊楼、病房楼、医学中心楼等10个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26.7931万平方米,是现有天坛医院建筑总面积的3倍。扩大的面积意味着更多的床位,新院共设床位1650张,将天坛医院现有床位量提升近一倍,日门诊、急诊量预计将比现在提升30%以上。
新天坛医院是智慧医院、绿色医院、质量放心的医院。新的医院内将实现4G和Wi-Fi信号全覆盖,病人进入医院后通过手机便能实现自助挂号、自主预约、自动导航和互联网交费,药品也可根据患者需要直接快递到患者家中。新医院将设气动物流站和物流轨道小车,患者检验报告、化验单等文件可以通过气动物流站自动运送,大件物品则可用物流轨道小车运输,去除传统医院人为传送物品的不便。
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中建一局天坛医院迁建项目部的BIM工作室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天坛医院将大部分设备集成到统一的服务平台上统一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设备和物品进行精确定位和智能监控。BIM模型将在医院完工后的运营管理当中得到运用,通过BIM技术进行物业管理维护、建筑监控及应急管理。今后新医院每一个设备运行不正常或使用年限都能通过BIM模型自动预警提醒,一旦医院发生突发事件也能通过BIM模型实现监控、预警和精确定位。
“京津冀是中建一局核心区域市场,‘十三五’时期,中建一局将集中优势资源深耕细作,确保北京及京津冀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建系统乃至全行业排名第一。在下一阶段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建一局将继续发力,协助做好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和津冀地区的承接工程,在房屋建筑、投资、基础设施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中建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