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6】千龙网年终系列报道
北京国企的“四则运算”法则之“乘法”:创新为老国企腾飞插上翅膀
编者按:2016年1—11月,北京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0526.2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利润529.8亿元,同比增长22.5%。在全国国有企业效益微增长的情况下,北京市属国企利润强劲增长,显示出国有经济质量效益的显著提升。坚持市场化导向整合资源巧做“加法”、坚决淘汰过剩产能痛做“减法”、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乘法”效应、破除层级限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勇做“除法”,耀眼的统计数据,是近年来北京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做好经济发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最好的成绩单。
千龙网北京12月28日讯 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被认为是每一个企业提升“奔跑加速度”乃至转型升级的制胜法宝,国有企业也概莫能外。在绝大多数北京市属国企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报告中,“创新”就是出现的最高频词汇。
近年来,国企改革换挡提速,首都国企围绕服务北京创新中心建设,顺应改革大潮,发力创新驱动,为释放创新活力做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不只是研发新产品,也在探索经营新模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北京市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26.2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利润529.8亿元,同比增长22.5%。
新技术引领新高度
10月27日,千龙网记者走进首钢建设北京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参观首钢多类型小汽车立体车库。据介绍,智能立体车库相对传统停车场,具有低成本、空间利用率高等明显优势,将有效地解决北京和全国其他大城市停车难问题。图为:“市民宝”立体车库。(千龙网记者傅昱佳 摄)
在创新氛围浓厚的当下,老国企也需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首都国企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培育新增长点,稳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新技术研发的“典型代表”,京东方2015年在行业内一口气创出了新增专利申请量,产品首发覆盖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液晶显示屏和中大尺寸高端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五项全球第一;北汽集团则围绕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圈,在美国、德国、西班牙成立了五家海外研发中心,纯电动汽车销量全国第一。
还有能将车停到车库直接走人,智能停车机器人便会对车辆下方的载车板发号施令,把汽车托举起来,安全送到规划好的停车位上。机器人还会记录好车辆停放的位置,取车时,只需在车库前等上数十秒,车辆又会重新出现在眼前。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全部由机器人完成。这是首钢城运公司与中关村企业佳讯飞鸿及其参股企业沈阳通用机器人公司合作的智能停车机器人项目,3家企业将在智能停车机器人、圆形塔库等领域展开合作,更好地提升立体停车库质量和智能化控制程度。
在北京国企中,像京东方、首钢这样在科技含量高的尖端领域项目上发力的企业还有很多。凭借平台创新、人才创新,北京国企在深化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焕发出了蓬勃生命力,实现了各项经营指标的增长。
在绝大多数北京市属国企的“十二五”和“十三五”报告中,“创新”成了最高频的词汇。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培育新增长点,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
新模式创造新动力
槐房再生水厂的建设中,北京城建集团将BIM技术与物联网结合,使项目施工管理达到智慧建造的更高境界。
不只是研发新产品,国企也在探索经营新模式、新场景。北控集团的一卡通公司和拉卡拉公司共同推出智能支付手环,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全聚德与百度外卖开展战略合作,让老字号牵手“互联网+”;君联资本股权投资北京城建发展集团和京城机电北一机床,北京城建发展集团已成功在香港上市……代表首都科技创新的两支力量——市属国企与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正在实现更多充满科技含量与制度突破的合作。除了推动新技术、新产业的更迭和兴起,首都国企也在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模式。首汽集团推动传统业态与“互联网+”相结合,与金融资本联合打造了首汽租车约车网,首汽租车跻身互联网租车行业全国三甲;北人集团打造集会展交易、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区,目前已吸引20余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创新实体进驻;中关村领创空间则已实现中关村、硅谷、保定三地联动,线下托管运营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和创新服务模式。
2003年开始建造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时,北京城建集团就引领中国建筑界的技术创新,率先将BIM技术应用到“鸟巢”建设。十几年过去,BIM技术已经成为该集团工程建设的标准配置,在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建设中,BIM技术从规划设计入手,一直延伸到建造过程和后期的运营,形成了融合“互联网+”的全新建造技术。在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的建设中,北京城建集团将BIM技术与物联网结合,使项目施工管理上升到智慧建造的更高境界。
新思路实现新发展
京东方(BOE)车间(千龙网记者 戚连民摄)
国企不仅在双创浪潮中泛舟,而且还成了双创的弄潮儿。走进石景山创新平台大厦里,拾阶而上来到“创业公社”,墙上印着的不只是创业语录,还有首钢元素的图片,这家创业公社由首钢总公司参与创立。印刷机械制造龙头北人集团,打造了集会展交易、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的亦创智能机器人创新园区,目前已吸引20余家机器人研发机构和创新实体进驻。
北京首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和清华EMBA校友投资企业北京白龙山水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X+SPACE协同创新空间,结合房地产的资源配置,用具有高品质、高格调、高性价比的办公生活全社区和优质服务吸引用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联合办公场所,清创首开X+SPACE协同创新空间用智能、服务和房产三方资源的整合,成为共享经济的最好体现,在这里可以让用户共同享受到公司企业及创业个人所需要的所有服务和资源。
在协同创新方面,首都国企也有新举措。北京市国资委加大与央企和中关村企业的合作力度,与国务院国资委制订了推动央企和市属国企协同创新工作方案,组建了中关村京企云梯创新联盟,首批达成合作项目128项,有效探索创新合作的新路径新方式,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