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技术中心 岩土工程技术中心 园林技术中心 智慧工程院
全新科技创新体系助推北京城建集团转型升级
千龙网北京12月23日讯(通讯员 谭禄宏 记者 李继业) 12月19日,北京城建集团盾构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和智慧工程院四个技术中心揭牌成立,搭建起深度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研究发平台,全新的“十三五”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推动该集团全产业链持续转型升级。
12月19日,北京城建集团盾构技术、岩土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和智慧工程院四个技术中心揭牌成立。图为授牌仪式现场。
2003年开始建造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时,北京城建集团就引领中国建筑界的技术创新,率先将BIM技术应用到“鸟巢”建设。十几年过去,BIM技术已经成为该集团工程建设的标准配置,在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建设中,BIM技术从规划设计入手,一直延伸到建造过程和后期的运营,形成了融合“互联网+”的全新建造技术。在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式地下再生水厂——槐房再生水厂的建设中,北京城建集团将BIM技术与物联网结合,使项目施工管理上升到智慧建造的更高境界。
此次“北京城建工程智慧院”落户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旗下城建勘测院,重点研究从智慧工地、智慧业务、智慧企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全智慧建造及运营过程。“智慧工程院将汇集城建集团BIM技术专业人才和技术成果,结合信息化,研究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的关键技术。”城建勘测院董事长马海志说。
城建勘测院的岩土工程技术研发和应用实力同样全国领先,每年科研投入超过1000万元,依托国内高精尖的岩土工程研究软硬件实力和高端人才队伍,获得了众多科研成果,仅2016年就取得5项相关专利。“岩土工程技术中心成立后,我们的科研经费还会增加,将重点研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成果。”马海志说前几天,城建勘测院从北京众多的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被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认定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这是对北京城建集团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高度认可。
北京城建集团是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一号线的建设者;2001年地铁五号线雍和宫站施工中,又在北京地区首次将盾构引进地铁建设;2012年地铁九号线施工中,“钻石”号盾构机成功下穿玉渊潭,一举破解了特殊地质条件下湖底盾构施工这项世界级难题。
“北京城建集团一直是中国地铁设计和建设的最强者,凭借盾构技术中心这一科研平台,我们将继续破解更多的地铁盾构施工更多的世界级技术难题。”城建轨道交通建设公司总经理廖秋林说。
北京市园林绿化集团总经理张兰年认为,园林技术中心会整合旗下园林古建设计、苗木培育、绿化施工、园林养护及运营的专业优势,通过全产业链的技术研发,打造出适应国家生态建设的一体化核心技术优势。
授牌仪式上,从智慧工地到智慧城市,从技术研究到成果应用,四个技术平台的高端专业人才在座谈交流中通过头脑风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大家认为技术中心在产学研一体化的进程中,要以成果落地、实现产业化为着力点,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进步。
“经费保障和人才保障是前提,头脑风暴、科技研发和成果落地应用是支撑。”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总工程师杨秀仁说装配式地铁车站的科研成果就是几个专家交流互动产生出来的创意,如今由他研发的全世界第一个装配式地铁车站已经在长春地铁二号线建成,成为引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业化的典范。
今年,北京城建集团总工程师张晋勋等参与研发的“深大长基坑建造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这已经是该集团获得的第十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北京城建集团还拥有国家级工法35项,主参编国家规范、行业和地方标准82项。张晋勋介绍说,四个技术中心的成立,是城建集团“十三五”科技创新体系布局的开始,依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室、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城建集团将建起支撑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
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郭延红为四个技术研发平台授牌,她表示“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城建集团逆势上扬,市场营销额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大幅增长,经济效益综合实力在全国省市级建筑企业中名列前茅,靠的就是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她认为高端科研平台建立和高端技术开发,推动了北京城建集团六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协同,更为集团稳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