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综合报道 12月13日下午,中国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措辞严厉地强调,保险资金一定要做长期资金提供者,而不是短期资金炒作者,并提出要从严从重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那么,是什么现象和原因引起了监管关注?保监会划出险资举牌监管红线,具体都有哪些信号?对市场有哪些影响?
是什么现象和原因引起了监管对保险资金的关注?
过去一年,险资不断举牌上市公司,以宝能系、恒大系等为代表的险资,近来在A股表现活跃,横扫包括万科A、南玻A、格力电器(000651)、梅雁吉祥(600868)等40余只股票。诸如宝能系入主南玻A,并引发高管集体离职,恒大系"买而不举"多家公司股票,短线操作获利等行为,令市场侧目。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引起了监管的关注。
保监会自12月5日开始,监管措施频出。先是停止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并暂停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互联网渠道保险业务;随后保监会再对两家险企派出工作组,重点检查万能险业务与资金运用等;12月9日,监管再度升级,恒大人寿股票委托投资业务被叫停。
业内人士表示,险资一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稳定器的角色,被认作是长期价值投资的典型,但自前海人寿介入万科A、南玻A等上市公司股权之争,以及恒大人寿短炒多只股票获利等事件发生后,险资的声誉风险开始显现。
南方一位券商分析师亦表示,举牌本身是保险资金为追求正收益而做出的自然行为,但一些险企激进的风格,为市场带来"险资入侵产业公司,并破坏公司治理"的不良印象。
在此大背景之下,保监会于12月12日向所有保险机构发出通知,要求相关负责人参加12月13日下午的全员大会。
保监会划出险资举牌监管红线,具体都有哪些信号?
喊话险资不做“野蛮人”
在专题会议上,项俊波不断强调要做金融安全的维护者,不做金融风险的制造者。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打赢从严监管和防范风险攻坚战。
项俊波指出,目前保险公司整体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53%,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但也要清醒地看到行业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部分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资产负债不匹配,集中举牌、跨领域跨境并购,投资激进,少数公司虚假出资和虚假增资追求快速扩张,一些公司股东结构、治理结构亟待优化。对于问题产生的原因,项俊波认为,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对保险经营规律的把握存在偏差,对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到位。
下一步,保监会表示将持续加强保险资金运用事中事后监管,加强现场检查。坚决刹住保险资金运用的歪风邪气。特别是对个别保险机构在股票市场“快进快出”的投机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规范。有消息称,下一步保监会将实行险资举牌备案制,对于股权收购行为,监管将更严厉,禁止使用杠杆资金。不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教授郝演苏并不认同险资举牌备案制:“事后备案没有意义,因为达到5%的举牌标准,上市公司就已经向社会公众披露了。”
针对资金运用问题,项俊波也指出,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保险资金运用必须把握审慎稳健、服务主业的总体要求,要把握好三个原则:投资标的应当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权等非固定收益类产品为辅;股权投资应当以财务投资为主、战略投资为辅;少量的战略投资应当以参股为主。努力做资本市场的友好投资人,绝不能让保险机构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