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藏”,究竟该藏些什么?

2016-12-10 10:54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冬季养“藏”,究竟该藏些什么?

严冬到来,天气寒冷干燥,容易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给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和复发造成可乘之机。那么,如何能够有效预防呢?除了遵医嘱用药以外,还可从养生角度入手,以中医理论指导保健防病。传统中医认为,冬季主“藏”,因此提倡人的养生也应该重视“藏”,以“藏”来保养阳气、精气乃至精神,从而维持身心的健康。

什么是冬“藏”?

传统中医认为冬季主“藏”,这主要是依据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特点所总结而出的。冬季天气变得寒冷,叶落归根,动物冬眠蛰伏,尤其在北方,这种季节特点更为明显。我们的传统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当中,自己的生活、行为等也应当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顺应季节阴阳消长的规律,调整人体与之同步,从而实现养生。冬季天气寒冷,万物蛰伏,阳气伏藏,那么人类也应当顺应这种变化,把身体活动进行适当调整,潜藏阳气,或通过饮食补养等来补充人体所损耗的肾精等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物质。无论是“藏”,还是通过补养来积蓄营养等,也都是给身体积攒能量,以便来年人体能够更好地生长发育,从而更好地适应各项活动。

冬季养生该怎么“藏”

藏阳防寒:冬季尤其是冬至之前,阳消阴长,外界以寒冷天气为主,人体的阳气也闭藏于内。而寒冷会对人体的消化、呼吸、血管等重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易降低人体抵抗力、诱发加重多种疾病,这也是许多“老病号”一到寒冬就容易旧疾复发的原因。因此,在冬季首先应注意“藏”阳气、防寒冷。

怎么藏:藏阳防寒可从内外两方面双管齐下。外是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外出时加穿保暖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减少出门,适度保暖;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冬季锻炼不建议运动量过大,以致大汗淋漓,否则会扰动闭藏于内的阳气,伤阳耗气。起居方面建议早睡晚起,晚上不要熬夜,早晨则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起床,这一点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来说更需注意;睡觉时不要因为怕冷而蒙头,以免影响呼吸。另外,冬季洗澡也不要太勤,一般一周一次即可。

内则可通过饮食来适当进行补养,以扶持、培育阳气的生长。补阳食物以温补为主,例如羊肉、枸杞、韭菜、糯米、鸡肉、大枣、桂圆、芝麻、木耳等。但是冷饮、海鲜等偏寒凉的食物则尽量少吃,以免因寒损伤脾胃。

藏精补肾:中医认为冬季五行对应水,为肾所主。在中医理论中,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功能。精气有促进并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因此,冬“藏”也应注意补养肾脏、藏精气,为身体发育、生命壮大而积攒力量。

怎么藏:饮食补肾,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选择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例如薏米、大枣、龙眼肉、菠萝、荔枝、石榴、核桃仁等。起居补肾,则建议适当减少性生活,以固护肾精。

此外,冬季干燥易伤阴,因此在藏精的同时也应注意养阴。除了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一定湿度外,饮食方面,在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提倡多吃一些粥类食物,以谷类食物为主的粥类饮食性味平和,且容易消化吸收,可温补脾胃,濡养脏腑气血。像烧烤、辛辣、油炸等饮食则宜少吃,以免燥热伤津液。

藏神静心:有种说法叫做“心浮气躁”,如果精神心理方面不能安定平和,那么人的气机也会紊乱,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在冬季这个主“藏”的季节,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应注意“藏”,保持平和、沉静的心态,以免扰动阳气。

怎么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欲望,遇事三思而后行,避免冲动急躁或大怒大悲等。如果感觉有压力或不良情绪,则应为自己找一个适合的方式进行宣泄,例如音乐、运动、绘画或与人聊天等,只要适合自己即可。 □本报记者 梁蕾 ■指导专家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二科主任医师 王彦刚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