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新型动力“火箭车”

2016-11-29 19:35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生活大爆炸》里的科学

肉眼看来,曼妥思糖块的表层光滑得几乎发亮,就像是大号的巧克力豆。然而在显微镜下,涂层会展现出它疤痕累累的真实面貌,无数细小的凹坑和裂痕尺寸刚好适合溶解的二氧化碳微气泡附着进去。事实上,曼妥思粗糙的表面非常适于把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解析出来,乃至于它形成的气泡从一开始就更大、行动更迅速。它们不会只是慢条斯理地上浮,再从瓶口飘散,而是会喷涌而出。任何挡在路上的液体都会被卷挟出来——有时候可多达半瓶。

要想证明这是个物理过程而非化学反应,你可以先把汽水倒进一个空瓶。当你接下来投入曼妥思时,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同样的成分,喷射却不再那么夺人耳目。这是因为倾倒对汽水造成了足够的干扰,使大多数二氧化碳已经形成了嗞嗞作响的气泡,浮到水面并波澜不惊地散逸到大气中。等到曼妥思被加入的时候,剩下的溶解态的二氧化碳一般不足以造成多大的景象(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时吃曼妥思喝汽水很少会导致喷射状的呕吐,更不用说把胃胀裂。汽水在你体内遇到曼妥思的时候,大部分气体都已经跑出去了)。

一家娱乐公司凭借惹人注目的“健怡可乐加曼妥思”效应展示而闻名于世。他们还上演过几百瓶乃至几千瓶汽水共同参演的泡沫大戏。

2010年,他们录制了一条关于“火箭车”的视频:其实就是把一部山地车的前半部焊接在一辆小挂车上。在挂车上整齐地排列着108瓶两升装汽水,不是健怡可乐,而是零度可乐(差不多是同一种产品,不过后者的包装更有男人味)。

每一瓶都预先装载了6颗曼妥思,并连接着用喷水管做成的后向喷嘴。这个“发动机“的启动方式是,用一套由线和大头针构成的复杂机关同时释放所有648颗曼妥思。

尽管最初的喷射只持续了几秒钟,火箭车却总共滑行了超过67米,留下了一条独特的零度可乐尾迹。一年之后,这家公司只用半数的可乐瓶便推动了一辆更轻盈的车,打破了自己创下的距离纪录。

我们不清楚谁最先观察到曼妥思-汽水现象,也不知道谁第一个在整瓶汽水的盖子背面藏了一块曼妥思来恶搞室友。但是你一旦试过,就会开始琢磨这样的问题:哪种汽水起泡最剧烈?会不会有些口味的曼妥思比其他口味更容易析出二氧化碳?什么样的系统能最有效地往汽水里投入曼妥思小球?

哪种更好:一次迅速的、爆炸式的喷发,使瓶中只留下一半,还是略舒缓一些的反应,却把汽水几乎耗空?

像这样的问题正是实验科学家永远不可或缺的原因。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